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30日
厂矿·区县
02

科技在煤海闪光

本报讯 技术员坐在中央控制室内,通过电视监控系统便能看见井下的安全防护、生产进度乃至工作状况的全景,这是蒲白矿务局把高科技应用在井下的典型写照。除了安全监控外,他们与西安科技学院联手搞的“松软煤层下应用锚杆锚网支护技术”不仅带来了效率上的提高和成本上的节约,还将采煤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采煤工高兴地说,科技在煤海闪了光。

过去井下采煤支护用工字钢,一根100多斤,下井时费时占地不说,还要工人们人抬肩扛,且支护工艺复杂,传统上每米成巷需要1100—1300元。如何在松软煤层下实现科技进步,一直是蒲白矿技术部门考虑的一件大事。经过努力,去年4月25日,蒲白矿务局与西安科技学院联合开发的新技术项目终于在朱家河矿实施,项目交给了掘进二队承担。可项目才开始,用惯了传统方法的工人们对这项新技术还是持怀疑态度,因为传统是用柱子或棚子,靠外力加固外延。现在,要利用隐型的锚杆,一根锚杆重量不到5公斤,与一根100多斤重的工字钢比起来实在太“小”。为让大家接受一项从未实施的新技术,矿上成立了工程组,由技术人员带着工人干,利用班前会,给工人讲工艺要求和操作要领。技术部门制订了严格的工艺操作标准检验实施情况。掘进二队队长李智国说,当时工人主要是对利用锚杆自身拉力,形成自然平衡弓支护有顾虑。而随后的生产实践证明,设计上的风险经受住了考验,矿上提供的支护参数适用于锚杆。用锚杆成网支护,每米成巷不到300元,和传统比较,每米成巷成本节约800—1000元,且工序减少,工艺简单,工人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去年,这项新技术获陕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据蒲白矿领导介绍,如今,煤巷锚网支护达到了70%以上。 本报记者 赵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