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03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读书 书柜轶事 好个“两元钱一册书” 人就是他所读的 读书四喻□文/谷彦平 东欧与中国社会转轨之比较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读书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读书
04

人就是他所读的

□文/张小失人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是其行动的总和——萨特人是其所吃的东西——费尔巴哈我不能妄评以上哲人的话。我是在读书时摘录这些句子的。如果单从读书的角度来看,费尔巴哈说得最实在。将他的话稍稍修改一个字——人是其所“读”的东西——就更有味道了。

据说我这个青年有点偏激,我的心中有句话一直不敢说:“这个世上的某些书不是给人读的,而是给半人半兽们读的,例如性交类小说——无论它打着什么现代、后现代旗号,其面对大众的‘亮点’、‘卖点’终归是性交……”很不幸,本人也在媒体的误导下读过两本这样的书,或了解一点评论、介绍,那时,我觉得自己近乎“意念嫖客”。

精神世界决定这个人的本质,而书籍向来是导致人类发展、进步或退步的基本力量,尤其在媒体不发达的时代。会吃饭不算什么,会性交也不算什么,动物的本能而已,人在这两件事情上显不出任何优点,顶多比一般动物懂得营造物质环境、心理氛围罢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把自豪与自尊建立在精神世界。此时,书籍的意义凸显出来——你读了什么书,不见得你就是什么人;但你爱读什么书,你就必定是某类人。

人是其所读的东西。因为你的精神世界充满了那些东西,你的思想、行为被它潜移默化地指导、影响。没有那些东西,你不过一堆肉而已,有了那些东西,你就是一大块有个性、有色彩、与众不同的肉了——有的肉万众瞩目,有的肉泯然常人;有的肉光芒万丈,有的肉朦朦胧胧。读书改变了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改变肉体的性质——热爱童话的人,本质上就是孩子,即使他是50岁的安徒生;穷究哲学的人,本质上就是老者,即使他是26岁的休谟……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其实从读书这个层面这也可以印证:如果你爱读书,那么你的朋友中,很可能就有几个也读过你曾经读过的书,而你们最初的交往,也许就是因为某一本好书。这是很美好的事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