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06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母爱的阳光 村支书他爹的丧事 桂枝香 贪 故事与成语 情色笑话 广告 三爷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三爷

□文/纪汉平

前年6月初,我回老家探亲时,又一次见到了三爷。

那是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到河滩地里去给父亲种的菜地浇水。浇完水在回家的路上,我担着水桶往回走,老远就看见三爷牵着一头黄牛向我迎面走来。“三爷”,还没等三爷走到我面前,我就大声地喊了一声。身板子还算硬朗的三爷眯缝着眼,弯着腰,从上到下把我瞅了好一阵子:“这不是我寿录侄儿的三小子吗,你啥时候回来的,咋个不到我家去耍?你三婆常在家念叨你呢,常提起你在家时帮我俩担水的事,说你心眼好,将来肯定有出息。”三爷看起来明显地衰老了许多,在他那轮廓清晰的方脸盘上,岁月的刻刀又走了几圈,满含沧桑。在我的记忆里,三爷今年已有八十多岁了。在和三爷简短的交谈中,得知三爷现在是南郑县高台镇红建村小学的课外辅导员,那些细娃嫩崽们一到星期天就沿着小路,三五成群地跑到三爷家的四合院里,围着三爷目不转情地听三爷讲革命故事。哦,三爷的革命生涯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民国二十四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领的红军经过南郑县高台乡时,刚16岁的三爷拉着一位住在他家的大胡子连长的手,缠死缠活要当红军。后来三爷在南郑县苏牧山参加了游击队。三年后也就是在他19岁那年当上了苏牧山游击队队长。全国解放后,三爷先后当过乡长、乡党委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等职。1975年三爷离休回到家乡安度晚年。在家乡三爷曾经带领群众在自留地里种植烟叶等经济作物。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三爷曾被错误地批判过。但是,三爷自始至终地坚持一个理:让乡亲们吃饱穿暖没有错。于是三爷坚持在自家的地里培育烟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前一年,在三爷的带领下,全村近30户人偷偷地都种植起了烟叶、蔬菜等。三中全会之后,三爷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但他人老心红志更坚,用三爷自己的话说就是拉革命车不松套。三爷看到全村2000多人吃米吃面还要把谷子和麦子担到20里外的沟坡街上的粮食加工厂时,毅然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2500余元,给村里买回粮食加工机。在这个简单的“加工厂”开业典礼的那一天,南郑县的李县长及汉中日报社的记者都来到红建村。李县长热情地和三爷握手,称赞三爷是南郑县乡镇企业的带头人。记者还现场采访,并给三爷拍了照片。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全村男女老少都云集厂前,那情形和农历过大年没什么两样。

“孙娃子,下午到我家去,拉拉话,咱是黄土快埋到脖子的人了,为家乡人民干不了多少好事了。”一句淳朴的话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现实中来。望着三爷牵着黄牛渐渐远去的背影,崇敬之情在我的心头油然而生。三爷,你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此工人作者身罹重病,仍坚持讴歌真善美,深表敬意。一——编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