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铁观音
□文/吴雄伟
案头上有几本书,一杯浓茶,都是心爱之物,临睡前品茶读书是必定要做的。说起品茶,很喜欢散文家袁鹰先生《清风小引》中的话:“几杯茶罢,凉生两腋,那真是‘乘此清风欲归去’了。”这一个“清”字妙极,可谓道尽茶道矣!
我离不开茶,不论走到哪里,手头边必离不得一杯好茶。聚朋轩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不为别的,心仪的是那里幽静的环境和上好的一壶茶,茶喝多了,自然不免要品出一点味道来,久而久之,自己己经完全融入到那种气氛中,成为了所谓茶性的男人。若谈起喜好,当属铁观音了。在福建安溪的亲人,每年都要寄回来这珍贵的茶叶,久而久之,如同和一朋友相交久了,习性相投,自然引为知己了。
从喝的角度来说,自认为其他茶叫“饮”,而铁观音则为“品”。“饮”的过程是一种欣赏,是对美的一种认同和感官上的享受。而“品”则是心灵放松、回味沉思加入禅定般的过程。饮也好,品也罢,茶人之意不光是手中那氤氲清香的好茶,更追求饮茶的过程,讲究的是气氛和心境。品茶,要先嗅其香,再品其味。浅嗅之余,清香沁入心肺;就着清香,轻啜茶液,口含香茗,徐徐吞下,齿颊留香;饮毕余香绕舌,喉底甘润,倍觉清爽舒畅。若置身古人所称道的“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心境之高,品位之雅,自是当然。这样的环境今天已经难以寻觅,我只好闹市求静,或独坐于素雅洁净的茶座之中,或邀三两好友,于随心品茗之际清聊隽语,也另有一番情境趣味。
绿茶是清茗,翡翠般可人,如同欣赏一个动人的女子,恰似叶文玲在《茶之醉》中所言,有着“盈绿的青春,妩媚的笑靥”,却“甘心把万般柔肠,一身春色,全献于人间。任掐、压、烘、揉,默默地忍受,从无怨尤;在火烹水煎里,舒展娥眉,含笑死去……”由此而言,绿茶分明茶样女儿,饮此茶茶具亦讲究素白或晶莹,清澈透亮的水中转动飘逸的身姿恰似嫦娥弄袖、婀娜多姿,青春酽绿于其中。那份精致、婉约和清秀,好似江南水乡的吴越软语里生长的苏州女子,你可以心动,她却如同那清碧的茶水一样,淡淡然却琢磨不透。绿茶经不起反复冲泡,等你感觉到她的好时,她却总是转瞬而逝了。
铁观音却不同,它应属于乌龙茶的一种,经泡并耐入咀味。其色泽黔黑,叶体如铁,本色本味,如男人一般稳重厚实,与清淡碧绿的绿茶风格迥异,其汤色浅黄犹如琥珀。玉碗盛来琥珀光,此茶看之茶色清澈金黄,闻之清馥沁心,品之滋味浓醇而甘心,犹如人生,先苦后甜。若论与及内涵,千茶之中非此君莫属。茶龄长了,觉得自己就象那铁观音,浅饮细品之下,那琥珀色的沉淀中泛起的是自己的心情,象林语堂所言“茶之为物,性能引导我们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
品茶的过程如同回味自己的人生,泡的过程中,茶的味道和内涵。由浅及深、由表至里,你可以一遍遍不断地回味中慢慢编织着属于自己心灵深处的故事,在香气氤氲中蒸酝自己的感叹,搅拌着自己的伤感和心情。似散非散,有神无形,铁观音在一轮轮冲泡中不断重复着自己天然的韵味,人生的经历在一遍遍回味中变得隽久、深厚,那份醇厚绵长己丝丝缕缕溢入心中,久久挥散不去,……
得好茶并不易,铁观音要经过凉青、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用心地种植、精心的挑选、严谨地制作加上后期讲究地冲泡才能制造出一个完美无暇的享受过程,此茶看似厚重粗实,却内涵丰富,刚柔并济,身价自然不菲。所谓“工夫在茶外”,能成其为好茶,各个环节均缺一不可。茶尚如此,人又何如?从人之初到立身于世的堂堂七尺之身,男人只有在竞争的挫折中成熟,变得稳重、自信和大度。跌宕和起伏、坎坷奋斗的经历是成长的资本和积累,更是成功的必经环节。在这一点上,铁观音也可如是观,所谓百炼方成钢,我喜欢此茶,便可做此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