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国企改革不能因噎废食
·三力·
实践证明,在当前的法制条件下,国企的MBO很容易蜕变为不公正的代名词。让这个被偷梁换柱的MBO退出改革领域是某种必然。但同时需要警惕的是,这不等于否定改革本身的合理性,国企产权改革之门不能因此关闭。在批判MBO的同时,应及时探寻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国企改革方式,建立公正和市场化的国企产权交易体制,加速国企改革的步伐。
MBO这个概念刚一进入我国国企改革的领域时,在某种程度上就已经被偷梁换柱成了赝品。
对股东来说,MBO的关键在于定价。英美国家通过多家投资者的公开市场化竞购自然实现公正定价,但在我国当前的国资管理体制下,管理层很容易就控制了审计、资产评估、职工大会表决甚至主管单位审批等重要环节,从而实现买卖合一,自我定价。所谓的MBO就蜕变成了“掌勺者私占大饭锅”的花哨称谓。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被叫停的国企MBO是一种存在国资交易禁忌时反而趁乱偷着大规模闯关的畸形现象。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这种偷梁换柱的MBO终于可以寿终正寝了。好比需要运输容易损耗的盐渡过湍急的河流时,使用牲口运输是极其危险的,先寻找把稳的船只无疑才是可靠之选。
眼下正是更换思路,以符合市场规律为中心来进行变革的关键时刻。
近期,国资委又开始了新一轮规范国企改制的立法高潮。去年年底,成立不足一年的国资委匆匆发布了不到4000字的《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从其规范内容上来看,已经包含了几乎所有可能导致国资流失的情况。但今日不得不叫停MBO,足以看出这一规范意见并没被真正执行。达摩克利斯之剑被悬在了十万八千里之外。事实上,仅凭一纸意见无论如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想有所改观,必须从符合市场规律的执行层次上进行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