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3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人物 周恩来和泰国“儿童人质” 蒋方良——蒋经国遗孀走入历史 金秋时节 两位后主的同与异 我与刘思齐夫妇 王健:简单的快乐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人物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人物
04

两位后主的同与异

□文/屈超耘

本文说的两位末代后主,一位是刘禅,另一位是李煜。这两个人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亦有许多相异之处。把他们两位放在一起做番比较,可以给今天的人很多启迪。

先说相同的地方:他们同是继承父业当了皇帝;同是小国之君,同样没有治国的本领;同是荒淫侈糜之主;同是亡国出降之君。就连历史学家给他们的称呼也相同,都叫“后主”。

刘禅是蜀汉国皇帝刘备的儿子,在位40年。开初,因年龄小,由诸葛亮辅政,后信任宦官黄皓,致使朝政大乱。公元263年,魏军将领邓艾兵困成都,他率领群臣出降,被封为安乐公。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儿子,在位时沉溺酒色,曾作六尺金莲,命嫔妃窗娘缠足舞其上,称“步步生莲花”。公元975年,宋兵攻破其都城,他自缚出降,被封为违命侯。

再说相异之处:刘禅的一生,是个不折不扣的酒囊饭袋,没有任何本领可言。《三国演义》写赵云为了保他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突围后发现他在其怀中还睡得正香,这虽是小说家言,但他的平庸和窝囊却是实实在在的。而李煜则不同,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才之士,以诗文、音乐、书画名世。特别是词,在中国文坛堪称独树一帜。据说宋兵已破城,他还和一班词臣在宫中吟风弄月、相互唱和哩!

然而,这两个人的最大不同处在于:刘禅很精于明哲保身之法,而这恰恰却是李煜的短处。刘出成都投降后,面对现实,想得很开,仍然大吃大喝,丝毫表现不出亡国之君的痛苦神色。一次,司马氏故意把当年西蜀的歌舞演给他看,一同出降的官员都掩面失声而哭,他自己却依然谈笑自若。过后司马昭问他:在此间生活怎样,还思念西蜀故地吗?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从此,他给中国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成语。司马昭看他确实没有复辟的野心,便放下心了。别小看刘阿斗这一着,灵也!他公元263年出降,欢欢乐乐活了8年,到68岁病死,没受到其他任何伤害。魏晋时期,能自然活到这样的年纪,也算得上长寿了。在中国历史上,他是失了江山却活得最久的“下台”皇帝。仅此,你说他是无能还是有能,是傻瓜还是聪明?

比起刘禅,李煜则差远了。他肉袒出降后,赵氏王朝把其幽居在汴京一所深院小楼里,酒肉自然是有的。如果他能以先辈刘禅先生为榜样,也是很可能落个终老天年下场的。谁知他却成天在追思故国,以泪洗面。不但记在心里,还表现在行动上,写了大量诗词以抒其情。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特别是“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明明是对“失去了的天堂”的“深深恋怀”,明明是“人还在,心不死”的“思想大流露”,这还了得!且莫说如此大量的言为心声,放在封建社会是大罪;就是放在今天的社会,也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当这些诗词被赵光义知道后,叫人用药酒把他毒死,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或言,赵宋天子也太得的小心眼了,把李煜留下,看他能成个啥精?叫他活着,还能给词坛留下更多的好作品。这是书生之见。岂不知,在彼时赵宋王朝尚在巩固初期,对一切存有二心的人是不容许存在的。何况这个亡国之君的李煜,在他登基时,宋王国已经建立。对于这样一个迫于时势而投降的人,怎么能够放心?何况他们发现的确是真米实面的“反动诗词”,而不是老赵因神经过敏而搞“文字狱”。从巩固政权着眼,处死李煜是对的,可以杜绝后患。看来,风流才子李后主,实在没有窝囊透顶的蜀后主“成熟”。人家也是失了江山的下台皇帝,难道真的“乐不思蜀”?不一定。只是因为人家“懂事”,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罢了。刘禅活过了“花甲”,李煜则刚过了“不惑”,相比起来,李后主真够呜呼哀哉的了。

历史是个不可捉摸的怪物,人做的事情常常和客观效果相悖。就个人的现实处境讲,刘禅确实要比李煜“幸福”得多,可从长远的历史讲,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刚刚相反。提起刘禅,人们说他虽生犹死。而李煜,虽然死于非命,却赢得了千秋万代的同情,他的死却玉成了他历史上名词人的地位。亲爱的读者,把李煜和刘禅这两位末代皇帝相比较,你能从中思考点什么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