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14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社会百态 叫你一声马哥 三十七年前,敢捋文革“虎须”de关中愣娃

当前版:第A4版:北国周末-社会百态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社会百态
04

西安出租车司机在遭遇不公正对待时,自然地会想到马清和,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总在他们耳边回响,那就是——

叫你一声马哥

在西安出租汽车行业,马清和的名字是响当当的,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一切皆缘于这位老出租车司机为本行业群体付出的一腔热心,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是出租车司机有事,他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甚至不惜暂停自己车辆的运营。多年来,他的名字传遍古城西安大街小巷,广大的哥的姐亲切地叫他马哥,除此称呼之外,还有一连串绰号附加在他身上:马大侠、的士110、马律师、爱心大使……

早就耳闻过马清和的大名,可一直没有见过他。不久前一天,记者经过一番打探,终于在西安丰庆路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找到了他的办公室。不巧的是,他去西安交通旅游广播做节目了,记者只有先在这里等待。

在等候的时候,记者碰见一位前来办事的出租车司机,一听是记者来采访,这位司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现在像马哥这样的人太少了,为了大家的事情他整天东奔西跑,真是不容易,马哥确实是个大好人,值得好好宣传。也许他的这一番表白,可以代表西安出租车司机共同的心声。

一直等到上午11点左右,马清和终于从电台回来了。眼前的马清和脸部棱角分明,目光坚定有神,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但不杂乱。他给记者递上名片,从名片上可看出,他现在的身份是西安汽车学会出租汽车分会会长、西安马清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在名片右上角,印有两行小字:清清白白做人,和和气气交友。

自从马清和走进办公室,随即就有一批接一批出租车司机前来办事,他的手机和桌上电话也一直响个不停,采访就在这种时断时续中进行。他说,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出租车司机提供法律援助,协助或代理他们与有关部门处理事故纠纷,同时还提供应急救援和电话咨询,每天来这里的人有四五十位。他特别提到陕西克利律师事务所毛家兴律师,正是这位律师,目前免费担任公司法律顾问,并免费为出租车司机提供服务。

话题先从马清和的经历说起。今年51岁的他从1985年起就开出租车,20年来从未离开这个行业,直到现在,他在周末空余时间还上街跑车。这么些年来,他深知出租车司机的辛酸苦辣,也遭遇到种种歧视与不公正待遇。其间1999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刻骨铭心。

1999年12月12日上午,马清和开车经过西安文昌门时,看见马路边围着一堆人,中间一名小伙子站在一辆出租车旁,脸上和衣服上全是血,他便停下车问是咋回事,原来有两位客人要去碑林博物馆,硬要司机将车开到博物馆门口,可那里有禁停标志,这位司机讲明理由,宁可不收车钱,让他们走50米过去,可客人仍不答应,下车还骂了司机,最后动手将司机痛打了一顿。马清和一听心里很气愤,上前拦住了两位乘客:“把人打成这样了,想走没那么容易!”他同时打电话报警。一会儿,警察赶到将两个打人者和司机张辉带走了,马清和放心不下,又悄悄跟到了派出所。让他大出预料的是,警察竟帮打人者说话,他对警察说:“你们应先让人给受伤司机看病,然后再具体处理。”可警察坚持赔点钱就算了,并说:“如果你们不同意调解,就去法院告吧,你们跑出租的,哪有时间打官司,也没那么多钱。”一听这样,马清和拉着张辉出了派出所,直奔医院,途中,他将张辉带到照相馆拍了几张照片,算是证据。当马清和拿着医院诊断二次来到派出所时,两个打人者已被放走了。第二天上午一大早,马清和就将此事通过陕西交通音乐台告诉了广大出租车司机,希望目击者和他联系,为张辉作证。司机们一听,纷纷给马哥打电话,表示声援,随后,他和张辉开车向西安媒体反映情况,媒体纷纷到派出所采访。直到这时,才有一位所领导出面找马哥,说可以协商处理此事,但不要让媒体参与进来。马哥无奈地说:“不是我要这么做,你不知道民警的那些话让我多难受!记者采访是他们的权力,我不好干涉。”12月14日,迫于各方压力,派出所将案件移交给西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分局很快调查调解,打人者最终向张辉赔偿了医疗费、营运损失等2096元,张辉拿出几百元要给马哥,马哥坚决不收:“你这样做是在糟蹋我呢!你记住一句话,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自那件事之后,西安出租车司机之间互相帮助之风悄然兴起,马清和也有了一个念头,为何不成立一个属于出租车司机自己的组织,来专门为广大的哥的姐维权呢?到2002年,他终于成立了陕西省道路运输协会出租汽车分会,一直到2004年,他又转到现在的西安汽车学会出租汽车分会,并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说,从此他摆脱了个人单打独斗的境地,出租车司机也有了自己的“家”,目前已有2300多名司机加入他的分会。

采访过程中,马清和自豪地说,从西安交警1大队到11大队,都当过他的被告,而且他都以胜诉告终。仅2004年,他就处理营运官司110多起,且全部胜诉。

2003年,电子警察拍到一些出租车压黄线的情况,当时要每人罚款200元,扣驾照6个月,广大司机不服,要去政府上访,马清和给大家做工作,让大家冷静下来,凡事要依法来办。经查阅有关道路法律法规,他发现上面并无此条规定,于是,他代表38名司机,将交警支队告上了法院。经过法院调解,交警支队退还了罚金、诉讼费18000多元。

说起这些事,马清和感慨地说:“出租车司机身处社会底层,维权很难,道路很漫长,加上一些政府部门权力异化,只有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才能保护自己。”

“为什么要将这么多事情揽到自己身上呢?”记者问。

马清和语气坚定地说:“我开出租车20年,从中受了益,我要对社会有回报,对这个行业有回报。”

□本报记者 朱碧波 摄影记者 郭玉军

马清和述说出租车司机的辛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