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北机器厂
体制改革生巨变 职工安居又乐业
几年没去了,记者日前到西北机器厂采访,一下车还真有点不认识。厂门口昔日那一溜浓荫的树木和破旧的平房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大道和地砖铺就的健身广场,厂门口几十年来一直“蓬头垢面”的招待所成为装饰豪华的宾馆,光彩夺目的金字招牌告诉我,西机变了,西机在快速发展,西机人正以其宽广的胸怀和高昂的士气迎接来自市场经济的各种挑战。
西北机器厂是我国电子行业开发研制生产电子专用设备的大型骨干企业,几十年来,西机以独具特色的电子设备产品,为我国国防、军工及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市场经济的浪潮使这个昔日戴满光环的巨人一下变得步履蹒跚。从企业连年的巨额亏损中,有识之士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老体制束缚了企业的手脚。
1997年,新领导班子上任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改革经营机制,建立起了以总厂宏观调控,分厂独立经营为特色的集团式分厂经营机制。将全厂36个分厂、5个设计研究所、医院、学校推向市场,分灶吃饭。使企业很快焕发出生机,当年就扭亏,生产经营连年以30%的速度递增,企业产值由历史最高的5000多万元发展到去年2亿多元,职工人均年收入从5000多元增加到1.5万元。新产品开发多达200多种,一大批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企业又呈现出勃勃生机。
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职工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企业以每年盖七幢楼的速度,彻底消灭了平房,使所有的职工都住上了单元楼。现在即便是新分来的大学生结婚,房子都是现成的,圆了职工的住房梦。不仅如此,厂里每人补贴200元,给所有的家属楼通上了暖气和天然气,从而告别了蜂窝煤炉子,使全厂一万多职工家属的生活彻底改观。
西机人老几代都生活在厂里,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是现代人的共同追求。几年来,厂里对旧房、平房全部进行拆除、改造,腾出一块块空地全部进行绿化美化,成为职工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面积2600多平米的职工第一第二食堂分别改造成职工购物超市和小吃城,宽敞明亮的环境和种类繁多的商品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职工生活。厂区道路全部拓宽、硬化,走在宽阔的林荫道下,人们无不感到身轻气爽。
西机历来重视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绿茵足球场在企业是难得一见的,在西机就有,这里每年都要举行职工足球比赛,好多企业的足球队慕名前来比赛。企业还有灯光篮球场。去年企业又建起了健身广场,出巨资新建了一座体育馆,满足了职工不同的兴趣爱好。
厂里对职工的健康十分重视,去年他们对全厂3000多名职工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这是建厂50多年来从没有过的事。企业能有今天是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结果,现在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增加,可退休职工工资相对较低,为了反哺这些老同志,企业出台政策,对全厂1000多名退休职工按年龄不同每月发15—50元不等的护理费。对此老职工十分感激,对企业的发展更加关心,以前是发牢骚,现在经常提一些建议,希望企业更好。
技术人员是企业的命根子,为了使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才干,体现知识的价值,企业对各种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分为六级,每月发50—400元不等的津贴。为鼓励科技创新,厂里每年评选科技带头人,当选者每月有200—450元的津贴,职工中的质量、技术能手均享受津贴,这种激励机制,极大地激发了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西机以前是以穷出名,穷得连周围农民都瞧不起,而今西机人富了,腰板挺直了,佩有西机标识的蔚蓝色工装成了职工上街最喜欢的衣服。西机技校招生能打破头的状况无言地昭示——西机人因西机而自豪。
本报记者 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