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高校就业率“90%以上”之忧
·管外窥·
据报道,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越来越凸显,而与此相对应的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一些高校对外公布的就业率却很高。记者在对河北高校毕业生调查时发现,一些学校的高就业率是因造假而得来的。
众所周知,造成这种“高就业率神话”的最常用手段是:让学生与单位签订假合约。学校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来自竞争的压力。如果别的学校的就业率比自己高,自己就“形象欠佳”了,就“名声不好”了,以后的招生就会受影响,于是,造假数字成了对抗同行的“有力手段”。二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压力。就业率是要上报给主管教育部门的,而且有规定,将学校扩招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那么,想要不落在同行之后,造假数字就是应付上级的“有力手段”。
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的是“要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公布就业率就是对各高校办学质量的督促”,毫无疑问,想法是好的。但是,数据来源一定要科学,如果公布出来的数字是假数字,不但所有良好愿望会完全落空,甚至会流毒无穷。而一些学校的公然造假,又会把不良行为传递给学生,这种“教育”危害甚大……
因此说,追求就业率本身没错,关键在于数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管部门如果要倚重数字,就一定要有效监督数字的产生过程,确保它不假,不能任由高校自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