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1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走近周至“临时党小组” 导读 官司打赢了 市场毁完了 政府:应从“高价”到“廉价” 广告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政府:应从“高价”到“廉价”

□杨乾坤

政府应廉洁,全心服务于人民,是社会的要求,谁不企盼政府的反腐行廉?但人民对政府的要求,光廉洁是不够的,还须“廉价”。这就是说,要精兵简政,提倡积极高效,减轻财政负担,净化社会风气。不然的话,“人头费”惊天骇地,官员特权享受花天酒地,“头比身子重”,自然使我们陷入了难言的尴尬。

于是历史的经验注意了,精兵简政,以使政府从“高价”成为“廉价”。所谓精兵,就是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所谓简政,则是指不搞机构臃肿,架床叠屋,以求高效。可这等于国于民大为有利的好事,却是知易行难,为什么呢,就因为它会冒犯既得利益者。

所以我们常常见到,“吃皇粮”的人越来越多,机构越建越多,官位,自然也是越设越多。竟使得十羊九牧,遗患朝野,比照横行,攀比成风,有了众多的班子,有了繁多的“括号”(指行政级别)有了诸多架构,有了庞大的官吏队伍!

最新的消息,便见于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这次全国政协会上的发言,他说,现在平均26个平民就要养一个吃“皇粮”的政府工作人员,比西汉时高出306倍,比清末高出35倍。诚然,历史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然而终极不变的官本位,顺势而使得官员不断增多,世代因循,以至成了痼疾。有疾在肌肤,有疾在肠胃,有疾在……,不治将益深。

即以近些年而论,改革开放初期,平民供养吃“皇粮”者的比例为67:1,十年前达到40:1,现在呢?26:1!二十多年来,精兵简政的口号不时叫得震天价响,也不时有精简机构的安排,精减机构,裁汰冗员,很使国人高兴了一阵子,谁知好景难继,不多时,便又故态复萌,或是换汤不换药,政府的“高价”依旧居高不下。小民百姓想让政府“廉价”吗?难!据权威人士估计,我国仅县和县以下由农民养活的党政干部多达1316万人!几年前,陕南某农业县的乡镇领导干部人数,就教人愕然:有一边远乡的任正副职者十五人,有一镇竟达二十二人,关中某区的一个街道办,正副主任也超过二十位,便可作小小的注脚,见其一斑罢了。因为在全国,“吃财政饭”的人数更有4572万!每年耗资4500亿元!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在中国,官场是巨大的,官本位是理所当然的,政府的“高价”,怎容易变成“廉价”。仅以全国的机关的一些费用为例,便教你知道,除却巫山不是云!“车马费”一年得花多少亿元人民币?三千亿!招待费一年扑腾多少亿元人民币?两千亿!出国培训考察费的花销呢?两千五百亿!这些公用资源,主要富赡了各级管官的官。这也就是“治人者食于人”(统治人者靠人养活),于是忘乎所以,于是心安理得,于是踌躇满志,呜呼七千五百亿,赤县万民之膏血!

难怪财政吃紧,“高价”,“高价”,人民不堪重负!这也实在到了削平“高价”,使其“廉价”的时候了。官多为患,唐代的英主李世民就采取了断然措施,他不允许隋朝的“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弊政继续下去,遂有了“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警世之论,付诸实施,使朝廷所置文武官员由两千多人减为六百四十人。终于“廉价”了。

我们的政府要“廉价”,亦当仿此而行,对“吃财政饭”者的数量,不妨先砍去一半,即使到那时,还有没有冗员,也说不定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