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原则刚直不阿,反腐败不屈不挠,找证据隐姓埋名,为百姓东奔西走,遭打击险遇追杀——
共产党员朱俊彪的坎坷“反腐”路
(上接一版)
到了晚上8点,他接到儿子的电话:“爸爸,你看到新闻联播了没有?爸爸,我支持你!”朱俊彪的儿子在部队院校上学,他在电话中问父亲是否需要钱,他要将节省下的500元钱寄给父亲,并嘱咐父亲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刚放下儿子的电话,弟弟的电话又打了过来。在此以前朱俊彪的弟弟曾托人劝他说:“我哥那个人是认准道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你们帮我劝劝他,咱一个老百姓,把自己的事办好就行了,管别人的闲事干啥嘛?”可这会儿,弟弟激动地告诉他,现在整个县城都惊动啦……而他们党小组党员打来的电话是:“我们成功啦,农民的利益保住啦!”放下电话,朱俊彪热泪盈眶,一个人漫步在北京火车站广场,从周至、西安方向打来的电话接连不断,他思绪万千,整夜不能入睡……为了这一天,他付出的太多,太多……
坚持反腐屡遭报复
朱俊彪是陕西周至县翠峰乡人。1968年参军入伍,1970年入党,提干。1973年转业到周至县粮食局任人事干部。1974年入湖南师范大学政史系政教专业学习。1978年毕业后,历任周至县政府县长秘书、文档科长、党支部纪检委员。1988年6月调任县粮食局任副局长并主持工作。1993年3月调县物资局任副局长主持工作,1994年5月改任物资总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2002年兼任县经贸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如果不是出意外,依他的工作能力和年龄阅历,其仕途仍有上升的希望,而他却选择了一条布满荆棘与坎坷的“反腐”之路。
因为他坚持原则,多次向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反映情况揭露腐败,多次受到不公平待遇。
2003年10月4日深夜,他在物资总公司院内的住处被人纵火烧毁,幸亏当日他去了西安,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预防不测,朱俊彪不得不离开周至县,搬到西安租住民房至今,一家人只得分居两地。因反腐败遭打击给家人带来了一次次的担惊受怕,弟弟曾埋怨他“人家当领导大房盖了一座又一座,你把钱全给汽车、火车膏了油”,朱俊彪坦然笑着说:“金钱、房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处住就行了,身体健康平平淡淡才是福。”他担任局长、总经理16年了,全家四口人至今还住在20多年前他在县政府当秘书时单位分配的30平米旧单元房里。
对于恐吓与谩骂,朱俊彪已习以为常了,凭心而论,那些被他检举揭发受到处理的人,有些还是他的朋友,但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从党性原则出发,他只能深表遗憾。
有人说朱俊彪替老百姓鸣冤叫屈是别有用心,想出风头。对此,朱俊彪坦然面对。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留下500元给上大学的儿子当做生活费,剩下的全部用于做调查取证、打印材料、邮寄信件,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每天开销不到10元。
朱俊彪上访举报得罪了不少人,有人曾扬言要出钱找人收拾他。2003年10月27日晚,他在楼观镇团标村调查取证时,被一帮不明身份的人和车辆追踪。为了甩掉尾巴,他只好将车开到与周至相邻的眉县,几经周旋,才躲开了追赶的车辆。像这样的经历,已是习以为常。他说:“反腐败就要舍得一切,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
记者问他这次还要走多久,朱俊彪郑重其事地说:“共产党员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图不能安民,治不能除恶,我绝不放下手中的笔,我这个受党培养和教育多年的共产党员一定要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2004年3月,被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查实的“工业路违法圈占340亩耕地问题”,除190亩路面硬化外,沿路北侧140亩耕地仍被开发商用砖围墙非法圈占,由于县上至今未下达复耕文件,农民利益仍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