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25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 李宗仁的“国军观察” 流失海外的国宝 墨梅 地平线上的轰鸣 作家“跑题”说明什么 ·题画诗· 我读,故我在 书信情结 读书抄录做学问 哭笑不得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地平线上的轰鸣

王如明

也许你读过“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也许你有过“沙飞朝似暮,云起夜疑城”的记忆,那是在哪里?是在塞外戈壁滩上被人称为“世界风库”的地方——甘肃安西。这里曾有过历史的辉煌,也有因兵燹战祸、人为破坏也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产建设兵团“大开发”的印记。

这里自然条件异常恶劣:最大的特点是风大,而且刮得时间长——“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向大多数是西风、北风,也有大风转向的时候——突然变成东风,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核爆炸的日子。

1967年夏,兵团里许多人“回城闹革命”去了,我们连队只剩下百十号人。有一天,因拓荒需要,作为连队施工员的我,与连长周金瑞一起到驻地北面荒原上勘察地形。连长爬上一个几十米高的大沙丘向西瞭望,不一会儿神色慌张地跑了下来,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快回!我不知何故,连连追问,连长一边急走一边说:我看见西面升起一团火球,可能是原子弹试验!我们疾步返回。20分钟后刚进入营区,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地在颤抖,地窝子的玻璃也被震碎,正刮着的西风也突然变成了东风——因核爆高温引起风向骤变。不一刻,有线广播里传来喊声:“接上级通知,全县境内所有各单位,立即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一切人员不准外出,进入房间,井要加盖,食物要严密收藏……我们知道核试验在罗布泊,前几次试验也都听到过核爆声,只不过是远方地平线上的轰鸣,哪里像这一次惊天动地,仿佛就在身旁。连长是转业老兵,有军事经验,他叫我计算一下距离——从沙丘走回连队20分钟,按声音转播速度,我们距核爆多远?我很快计算出来:430公里。拿出地图,确定好方位,一比量,核爆仍在罗布泊!可430公里呀,威力如此之大,真难以置信!

事后得知,这是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以后的几年中,我们听到的一次次核爆声再没有什么地动山摇过,但对冲击波的感受依然强烈,特别是那种耳膜鼓动的奇异感受。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很幸运呢,比全国人民知道得早,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知道得早(那时没有电视)!玩笑归玩笑,但是经过岁月的洗练、滤沥和沉淀,现在更看得清楚了——若不是早几年搞出原子弹,我们早被人家骑在脖子上了。

和平依赖威慑,扼制需要力量,我祈祷祖国强盛,也祈祷有朝一日热核最终转化为和平的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