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01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多亏贺老总捅了一棍子 君子坦荡荡 流失海外的国宝 白居易与玉兰花 八年往事 读点杂文 长篇小说《雨霖铃》出版 书香何在 慨叹图书馆 读书的乐与苦 怦然心动特价书 得礼泉自当永寿

当前版:第A3版: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文化视野
03

君子坦荡荡

冯日乾

陈氏献章,明代学者,曾以诗才名震京师,后来绝意官场而隐居家乡广东新会白沙里潜心授徒,开一代心学之先河,世称白沙先生。声名太著,也就难免默然无闻者所没有的一些麻烦。且说有一回,省里的大官葛侍御想在新会后山立座平盗纪念碑,就将碑文撰稿人锁定在陈先生身上。因为对修碑一事有看法,陈先生一开始就“辞以不能”,但对方仍一再请求,他于是郑重其事地复信葛大人,申述不能从命的缘由。

陈先生说,在宋灭南唐时,曹彬为帅,先后夺得十九州三军(“军”是行政单位)一百八十县,战绩赫赫,但他并不居功而“视之若无有也”。攻克金陵的捷报传到京城,有臣子称贺,太祖赵匡胤却以为“宇县分割,民受其祸,攻城之际必有横遭锋刃者,宁可哀也”,命令立即拿出库粮十万石赈恤难民。所以,他每读《宋史》至此,没有不对卷敛衽而叹太祖之仁与曹将军之自谦的。

以史为鉴,咱们现在的后山平盗该怎么看?陈先生接着说:后山之役确实有功于民,但诸位大人难道可以自矜自伐吗?这些盗贼离省城很近,老百姓遭其毒害长达数年,有关官吏本来是难辞其咎的。以今天的平盗之功弥补先前的失职之罪,互相抵消。如果是仁人君子,视民之伤如己之伤,哪里还能容许漠视前愆而重视后功建什么纪念碑呢……

从《中国历代名人书信大系》中读到这封《与葛侍御》的信,我颇感意外,也随之对这位陈白沙先生肃然而起敬。

该办的事久拖不办,有一日终于办了还要视为功德受人感戴;出了事故不下势追究责任,却大力彰显善后工作做得多么好,甚至把失职弃责死了人改编为涌现了因公殉职的英模而大肆庆功……诸如此类的“颠倒歌”无论古今都不乏其例。一般人或因看不透本相,或因久处弱者地位特容易产生感恩意识,或者是看权势者眼色行事,常常随声附和,推波助澜,不以为非。看得透的识者当然有的是,但面对此类“善事”也多半是三缄其口,不会像陈先生这样直言不讳的。因为请托的人不但是位高权重的官员,请你又是出于慕名敬仰瞧得起你,不答应就会伤了情面,开罪于人,就会落个桀骜不驯的名声。而且,立碑一事既被普通人视为理所应当,至少也是说得过去因而不必反对。那么你反对,就不只是官员们老大不高兴,平乱中死难者家属也会心生抵触,所有参与平盗的官员及其亲友也会感到扫了他们的兴,惹人要惹一大圈。但白沙先生却卓尔不群。他不是称病不起,也不以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为遁词,或者什么理由借口都不讲,一口回绝完事。他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明确告诉对方自己压根就不赞同建什么庆功纪念碑。如此不留情面,咄咄逼人,岂不“迂”到家了。但细想,又不得不钦敬先生的人品。总观念先生一生,他无意于仕途,啸歌长林,尘视金玉,心无功名利禄之重负;他善养浩然之气,伟岸屹立,自舒自卷,王侯不能以权势迫;他提倡静坐澄心,自得自悟,自我安顿,心似鸢飞鱼跃般自由潇洒。但他又绝不逃避个人的社会责任,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亦非那些疏离现实不问苍生的谈玄者,所以就能坦然无惧地向葛大人侃侃而谈为官当与民休戚与共的道理,希望对方试以关心百姓忧乐而忘记自己得失的情怀去“处民”、“处功”。

是真名士自风流,是真君子自坦荡。白沙先生当之无愧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