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汽车工业趟过“深水区”
本报讯 记者从西安市发改委获悉,2004年西安市的汽车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26亿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41.36%。但受汽车油料价格上涨和国家宏观调控以及治理超限等因素的影响,西安汽车工业经历了一次市场和消费者的双重洗礼,并对今年的市场产生了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
西安汽车工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尚待考验。成绩主要是在现有的产业格局带动下,依靠重点项目,实施国家及行业相关政策取得的。因而,今年西安汽车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前几年,西安汽车企业主动参与国内分工,形成了大型载货车、轿车及汽车传动系统的产业格局。从今年看,这一格局整体情况较好,主要企业新增工业总产值24亿元,增幅达41%。去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对汽车工业产生了影响,治理车辆超限运输又促进了有序竞争。
去年下半年,交通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了10吨以上重卡的道路通行费降低20%—30%,对重卡是一大利好。今年煤、电、油等行业增长仍然看好,有利重卡销售增长。而原材料涨价因素、国外品牌的冲击、重卡保有量的增加及市场的相对饱和,将直接影响销售。同时,国家持续治理超限运输也是对重卡市场的一大考验,涉及到设计、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对于普通轿车消费者来说,车价并不算太高,而名目繁多的收费、限制以及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今年产销平衡。而且,汽车信贷、保险等领域的变化,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在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环境下出台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强化了对汽车贷款的风险管理,提高了车贷的门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今年将影响企业效益。
靠重点项目带动
2004年,西安的汽车工业在建重点项目有5个,实际完成投资11.37亿元。总投资19.8亿元的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泾渭工业园区新基地建设项目,一期主体基本完成;总投资16.7亿元的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项目一期工程今年4月份已建成投产;法士特公司与美国伊顿公司的合资项目5月份即将投产,汽车产业重点项目为2005年西安汽车工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