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购物小心免费陷阱
本报讯 临近“五一”,一些商家设计五花八门的活动规则来吸引消费者,以至于让消费者拿到商家返还的现金券后都在绞尽脑汁想怎么使用。业内人士提醒,面对诱人的广告,一定要保持冷静,看清促销条款,避免盲目冲动消费,以免落入商家的“陷阱”。
陷阱一:“挂羊头卖狗肉”
一些商场搞购物赠物活动时,宣传的赠品与实际赠品不一致,却拿海报写有“赠品以实物为准”来搪塞。例如一些超市宣传彩页中的橙子,表色发黄,成熟诱人,但是真正走到店中,才发现一堆橙子中挑不出几个好的,几乎个个都有伤疤,个头大小参差不齐。
陷阱二:凭购物小票免费
在一些超市出口处,可以看到有凭购物小票免费做美容、擦鞋的宣传广告……但真要去“免费”一次,却要付出代价。大学生小李,就有一次“免费”经历:在出商场时,几个人告诉她可以凭手里的小票到旁边的一家美容院享受一次免费护理。随后,所谓的美容师不知在她脸上喷了些什么东西,就向她收取160元的费用,并“好心”地解释说:“护理是免费的,但护肤品要收钱。”
陷阱三:最终解释权
笔者近日观察了西安市内一些商场、专卖店,发现,各种迎“五一”促销活动可谓花样繁多,“买100送30元购物券”、“摸奖大销售”、“一至五折大甩卖”等等。但无论是店堂告示,还是报纸广告,最后总看到这样一句话:“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某某公司。” 实习生 史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