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职工办企业 办好企业为职工
——中铁一局建安总公司宏基公司跨越式发展记事
宏基公司经理马龙(左)和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杨全德在职代会上。
18年前的宏基公司只是一个有30多名职工,固定资产不到400万元,月完成商品混凝土300余立方米的“农民小作坊式”混凝土构件厂。他们在市场的浪潮中,几经波折,左冲右突,四次搬迁,多次改制,于濒临倒闭的危险境界,紧紧依靠全体职工,冲破旧的办企思维,不断创新发展,不断突破自我,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创新管理体制,使企业走过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最终到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到2004年底,他们共完成商品砼22万立方米,是2000年至2003年四年供应量总和34.2万立方米的64.33%,完成生产产值6700万元,是2000年至2003年四年完成生产产值1.03亿元的65%。用公司经理马龙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过去四年完成总量的三分之二。其发展速度之快,是令人振奋和鼓舞的。”
在宏基公司采访中,记者看到这样一副大标语——“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从一个濒临倒闭的混凝土搅拌小站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6000余万元的西安市同行骨干企业,宏基公司走了一个“依靠职工求发展,依靠改革闯市场”的发展变化之路,特别是近几年,他们跨越式发展取得的业绩让同行惊羡。
改革使宏基公司焕发活力
宏基公司是1987年在建安总公司原房建处机械动力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改制前,在计划经济的束缚下,从领导到职工习惯于等、靠、要,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导致公司生产任务严重不足,职工收入每月只有300元左右,职工们上班无所事事,三五一堆,打牌的打牌,四五一群,逛街的逛街。在公司即将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关键时刻,公司领导班子冲破等、靠、要的思维定势,引进市场经济机制,于1999年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宏基混凝土构件责任有限公司,转变了经营观念,深化内部改革,使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领导班子结合实际,确定了年揽活10万立方以上的经营开发目标。并制定了经营开发奖惩办法:主管经营开发工作的副经理年揽活6万立方,经营部长年揽活4万立方,一般经营开发人员年揽活1万立方。经营开发目标责任的确定,奖罚措施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经营开发人员的积极性,经营结算部全体人员在主管经营副经理徐子昂的带领下,为了给公司多揽活,揽好活,一年365天,不论春夏秋冬,不论风霜雨雪,天天早出晚归,奔波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追踪工程信息,他们硬是凭着自己对经营开发工作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为公司揽回了一个又一个的生产任务。到2000年,改制所带来的成果初始显现,当年招揽任务950万元,完成产值900万元。一个面临倒闭的企业在改革中呈现出活力来。
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永不停止的痛苦过程。当时间的老人走到2003年5月时,又一次严峻的考验来到了宏基公司面前,因三兆路拓宽改造,宏基公司原征地上建的厂房又得搬迁,这已是他们第四次搬迁厂房。当时刚走上公司领导岗位年仅27岁的经理马龙和职工当时的心情一样。因为这次搬迁对于近几年通过改制刚有起色的宏基公司来说,无疑是个致命的打击。搬迁的资金从哪里来。经过深思熟虑,马龙认为:这次搬迁虽然会给公司造成一定损失,但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应当把它看做是一次推动公司大发展的机遇,又一次大的改革。他以超前的意识认为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千方百计建设一个新站,彻底改变老站厂容厂貌脏、乱、差,机械设备陈旧的状况,让宏基公司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旧貌换新颜。
有了想法,说干就干。他带领班子成员和有关部室人员,跑遍西安东南西北四个角的郊区,最终将新厂厂址选在了长安区韦曲枣园村的一个废弃的砖瓦厂上。
选好了厂址只是新站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资金筹措问题,新站建设的标准问题,各种建设的手续审批问题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他一项一项的去考虑去解决。面对这些问题,马龙没有后退,他凭着年轻人敢想敢干的闯劲,从生产流动资金中挤出一部分,动员职工集资一部分,解决了新站建设资金。当建安总公司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不仅自己带头集资支持,还动员总公司机关干部集资;总公司工会也送来资金支持。新站建设于2003年8月破土动土,到2004年6月试产成功,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当人们行走在雁翔路中段时,朝南看,就会看到离公路不到200米的地方,耸立着一座非常壮观的新型商砼搅拌站,两座混凝土搅拌站采用全电脑自动化搅拌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上料、外加剂添加、称量、技术控制全由微机自动化管理,可根据用户需要全天候生产各种配合比混凝土,日生产能力在1000立方米以上,年生产能力在30万立方米。近两年来公司先后生产C15—C55多种强度的商品混凝土,在西安市建筑市场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如位于南二环中段的“翔园大厦”、钟楼东南角的“开元商城”、西大街的“时代盛典”、雁塔路的“天域凯莱大酒店”、新城广场东南角的“皇城大厦”等一大批知名工程的混凝土由宏基公司供应。公司同时具有生产工业及民用各类型混凝土构件的能力。面对此,马龙说:“不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就没有攻不下的火焰山!”
职工是宏基发展的中流砥柱
“做就做最好,干就争第一”。这是宏基公司全体职工用行动追求的目标。宏基公司党支部书记兼工会主席杨全德说:“宏基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更是因为有一个敢于拼搏,敬业爱岗的职工队伍。”在采访中得知,宏基公司的改制发展也没有什么天大的秘密和法宝,他们就是抓住“紧紧依靠职工”这一条,使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公司筹建新站需要资金时,是干部职工集资筹措的建设资产;在2003年8月—2004年6月,因搬迁给公司造成损失时,全体职工在老站边拆边生产,新站边建设边试运,发扬吃苦奉献的精神,依然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2004年生产商品混凝土22万立方米,是总公司下达计划任务的170%,这充分说明职工就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是什么激发了职工爱企业、乐奉献的热情,是民主管理。他们在物资管理方面实行比价采购和控制物耗制度;在内部分配上,制定了效益工资与企业当月生产方量挂钩的内部分配办法;在安全质量上,采取层层分解责任的办法……这一系列的制度和办法,不但促使企业各项管理更加趋于规范,而且还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而这些规章制度又全是通过民主的方法产生的。这个民主管理企业的渠道就是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他们就是通过全方位的厂务公开,将依靠职工办企业落到实处。
近些年来,宏基公司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了厂务公开制度,对公开的内容,公开的方式方法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多年来,他们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对大的经济活动、大额资金的使用、经营合同的评审、职工工资分配办法、大型物资设备采购、各项管理制度、食堂伙食账目、职工的奖励与处罚等方面采用分层公开、职代会审议、职工大会、厂务公开栏等方式方法进行了公开,不断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使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更加直接、直观地让职工参与厂务公开,他们投资1600多元重新制作了档次高外观好、内容相对固定的厂务公开栏和宣传公示栏,把职工的监督权落到实处。通过厂务公开工作,倾听群众的意见,加强与群众的交流与沟通;实行民主监督,集体决策,确保企业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在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同时,宏基公司十分重视和关心职工的生活,不断提高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一是职工收入不断提高,2004年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比2003年提高了22%。二是投入13万元购置了接送职工上下班的中巴车,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大家上下班途中的安全。三是及时开展了对伤病职工和职工遗属的慰问工作。每年春节前都由公司领导带队,深入伤病职工和职工遗属家中进行慰问,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和企业的关怀。四是投资2万多元为职工食堂购置了新的炊事机具,修复了饮水机,购置了电热开水器,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条件;为每一位职工配置了一张床位,发放了床单;为职工发放了新式工作服;购置了锅炉,解决了职工冬季取暖问题;五是组织职工开展了拔河、放歌“三八节”、青春在志向中闪光、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思想教育和文体娱乐活动,提高了职工的素质,凝聚了人心,也使企业成为职工安心工作生活的“快乐之家”。
“企业关心职工,职工关心企业。”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得到了不断的升华,职工队伍的团队力量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04年公司被建安总公司评为“先进集体”、“经营揽活先进单位”、“劳动保护先进单位”、“先进工会之家”,党支部被总公司党委评为“创建党支部工作示范点”,团支部被集团公司评为“红旗团支部”。 (冯民选)
宏基公司先进的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