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矿难与能源
挥之不去的沉重话题
2004年11月28日铜川市陈家山矿难创造了中国40多年来煤炭行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记录:166人,鲜红的数字直接将“最大”改写。当时井下有272名矿工在作业,41人送往医院抢救,5人重伤,不到一半人生还。
而未等此事故原因弄清楚,今年4月28日,又从韩城市传来噩耗,西韩上峪口煤矿发生特大瓦斯事故,21个生命就此葬送。
在韩城,矿难已成了一个提起便不寒而栗的名词。仅2003年一年,韩城就发生多起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7月1日上午8时许,位于韩城市王峰地区上峪口沟的挂靠牡丹坪煤矿的非法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造成4人死亡;同年9月,韩城桑树坪矿发生透水事故,15名矿工遇难。
而2000年以来,陕西煤业集团所属的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矿务局和黄陵矿业公司等国有重点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愈演愈烈,省内近千家小煤矿安全事故更是不胜枚举,经历了太多血的告白,以至于它成为了挥之不去的最为沉重的话题,给当今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阴影。
大矿大干,小矿蛮干
长期以来,我省煤炭工业一直负重爬坡,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历时数年的买方市场行情,很多煤炭企业基础工作严重削弱,矿井抗灾能力普遍下降。
步入新世纪,经济持续增长拉动对能源尤其煤炭的需求。从2002年以来,连续3年煤炭产量大幅增长,而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有三分之一以上已进入衰老期,陈旧的设备不堪重负。无疑,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煤矿安全生产的脆弱性就必然突现。据统计数字显示,省属煤炭企业年产量由2000年的2870万吨,提高到2003年的7724万吨,全年生产煤炭11262万吨。去年的数字竟是1.32亿吨,比2000年增产9355.23万吨,提高了241.87%。保守的统计显示,我省煤矿超产均在50%以上。然而,近1/3产量却无安全保障,能不出事故吗?
(下转二版)
图为韩城矿务局救护队在上峪口矿协助抢险(本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