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12日
经济新闻
02

矿难与能源

挥之不去的沉重话题

(上接一版)近期发生的陈家山矿难、韩城矿难正是对这种“超产”有力的诠释。

“安全生产”仅是标语

目前,许多的企业在利润驱使下,不论安全是否达标,都在创造“条件”照采不误,通风设备闲置一边,安全设备原封不动。据调查,我省煤矿安全基础一向非常薄弱。1998年,我省共有乡镇煤矿2552个;2002年,经过专项治理整顿,全省458座各类小煤矿彻底关闭,保留到793个;到目前,乡镇小煤矿数则又超过千个。这些煤矿安全事故占到煤矿事故总量的70%。

而安全观念比技术设备更重要。在企业这一表层,重效益、轻安全,许多安全设施、安全管理、安全责任不到位;在政府这一高层,原有煤监局的垂直监管,更有地方政府的横向监管,但通过连绵不绝的因责任而导致发生的事故,说明我们的监管责任还不到位。

人海战术何时休

我省安全生产在硬件上长期存在“致命伤”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了神华集团在陕的几个大型现代化矿井以外,其余的大多数中小煤企无法突破机械化程度低、设备老化陈旧的瓶颈。去年全省国有重点煤矿机械化水平为66.7%,比全国的85.4%低18.7个百分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省内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煤矿存在程度不同的生产设备老化、超期服役问题,隐患极为严重。而目前的瓦斯测量技术又依然存在诸多软肋。如现有技术虽可对井下某个点进行连续24小时测量,但无法对某个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连续测量,而井下的瓦斯浓度有可能是不均匀的。这就让人防不胜防。

用人海战术大比拼。以神东煤矿为例,一个工作面只有两个人。而省内其它众多的矿井的一个工作面甚至有几百个人下去,只要出一点事就是大事故。

据悉,目前省内煤矿系统的职工队伍专业水平趋低,90%以上的煤矿缺少煤矿科技安全管理人员。发生矿难的陈家山矿,已11年没有进大学生了。而经费的匮乏,不但让科技工作停滞,更使大量的中青年科技人员流失。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