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16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雪夜顿悟 艺人与艺术家的区别 天高云淡 懂 平凡 欲与“愚公”试比高 克难攻艰竞风流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文/李越

有人说,最远的距离不是万水千山,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心与心的距离。

纷纷世界,无尽岁月,有多少个人在不断地相遇?可是,又有多少颗心能真正地相约?

也许生命的本质就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注定有着永远无法抵达的距离。

谁也走不进谁的世界,无论是物质的还是心灵的。这大概也是张爱玲自己的感受吧?也许正是因此,那个心高气傲的奇女子,才能在胡兰成对她恩情不再,并一次次地深深辜负后,却仍是一次次地原谅了他的薄情寡义,甚至在胡逃亡期间,不惜自己克己节省来给胡以经济上的资助。别人不能理解,只有张爱玲自己知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因了这曾经在一刹那照亮过彼此的“懂得”,她原谅了他的一切。

记得曾看过一篇小说,似乎是叫做《无人倾诉》。女主人公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原也是个聪明女子,但明知道是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却仍是在那无望的爱里挣扎着,煎熬着,拿不起又放不下。不是不够智慧,不是不够清醒,而让人欲罢不能的,竟只是因了彼此间那千金难求的一个“懂得”。正如女主人公的感喟:要知道,在茫茫人海中,能遇到一个知道你,懂得你,理解你,欣赏你的人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如今信息时代,网络倒是给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鼠标轻轻一击,天南海北的人便可相约而遇。只是虚幻的世界里,更多的时候,人们不过是借着网络的掩护,理直气壮地说着各种假话、废话甚至骗人的鬼话。如今还有谁会轻易地打开自己的心扉呢?又有谁还会真正去倾听别人的喜怒哀乐呢?况且,纵然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再过发达,陌生的人之间再容易相遇,可是,芸芸众生里,要经过怎样的因缘际会,要经过多少次的交错和碰撞,才能换来心与心之间一次真正的相约,才能求得一个彼此的“懂得”?

看过石钟山的小说《父亲进城》后,我始终接受不了被改编后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母亲”诸琴与“父亲”石光荣那样尴尬悲哀的婚姻,被孙海英和吕丽萍热热闹闹地演绎成了喜剧。演员出身的极具文艺气质的“母亲”诸琴,被率性而有几分霸道的“父亲”石光荣用笨拙粗糙的方式一心一意地爱着,可是她不快乐。她和他,注定谁也走不进谁的世界,谁也无法读懂彼此。他们用了一生的时间来磨合,直到步入晚年,才算是勉强适应了对方。可遗憾的是,诸琴死了。她比石光荣年轻近20岁,却先死了。看电视剧的人们看着诸琴和石光荣吵吵闹闹地过着日子,只觉得热闹和有趣,并说,“石光荣挺好”!是的,石光荣是个好人,又是那样一个“大官”,可他们不知道,对诸琴而言,一个“好人”,代表不了幸福。他们读不懂诸琴的悲哀。她的心灵,一生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抚慰。

可见,有时候“懂得”与距离无关,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人未必是懂得的,而万水千山之外甚至不同时代的人的心灵却可能是相通的。

真正的懂得,不是察言观色,更不是费尽心思的揣摩,而是心与心之间的一种理解,一种默契,一种碰撞,一种感应,是彼此灵魂深处的契合。宝黛之间是彼此“懂得”的,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懂得”的,徐志摩和林徽音是“懂得”的,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懂得”的,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辛弃疾,必也曾懂得过陆游“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悲愤。真正的懂得,可以超越地位、超越年龄、超越世俗、超越时空。它也许在爱情里,也许在友情中。它与利无关,随缘而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