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西瓜王 蒲元宝
这几天,华山企业公司(华阴农场)职工谈论最多的是劳模话题,因为第六作业站的职工蒲元宝日前进京领回了金灿灿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其实,蒲元宝不只在单位内人人皆知,在农垦系统也是大名鼎鼎。他是有名的西瓜王,研制、培育的西瓜新品种在全国推广,更重要的是,自小流浪,后来在孤儿院长大,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凭着“蚂蚁啃骨头”的韧劲,自学完成了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的课程,在实践中当上了“土专家”。选他当劳模,职工心服口服。
“蒲元宝不爱说话,他总是说,党是他的救命恩人,人民是他的父母,他一定要报答。”第六作业站书记方克新代蒲元宝说出了心里话。而蒲元宝“科技”生涯的逸闻也在职工中广泛流传。蒲元宝1966年4月到华阴农场当农工,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让他协助搞科研。刚开始,蒲元宝有点胆怯,可很快便决定尝试了。白天抽空自学,思考科研课题,晚上躺在被窝里,一有灵感马上重新做测试,直到有结果才罢休。一次为搞清一个试验数据和计算公式,大清早,他骑上自行车,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迎着凛冽的寒风到五六十里外的一个农业科研机构“讨教”。回来的路上,他边骑车边思考,一头撞在路边一个水泥墩上,连人带车掉进冬灌的水渠里。挣扎着爬出来,只能推车步行。三十多里地,走到了天亮,进门时妻子都不认识他了。“为他搞科研,早先我和他也争吵过,到后来,只好和他一起干了。”蒲元宝的妻子现在说起蒲元宝少了埋怨,多了理解。
1991年,蒲元宝承担了一项科研育种任务,主攻西瓜的品质和产量,7月中下旬,正是伏旱天气,他头顶烈日,从早到晚“切西瓜”,一次用刀切十行西瓜,每切开一个,都要用折光镜观察、鉴定,用尺子量、用秤称,从近万斤西瓜中筛选收集了54.5克自交系新品种。下午妻子送饭时发现他躺在瓜房,中午的饭菜原封未动,连叫几声才发现他中暑了。
翻开蒲元宝的荣誉录,厚厚的一大本,有省果树研究所授予的西瓜制种高级技师证,还有农业部等授予的各种证书。据不完全统计,他先后研制各种优良西瓜种籽达6000公斤以上,自交品系300多公斤,在全国推广种植,创经济效益过亿元。“新澄1号”“金城8号”以及“新澄”无籽西瓜及提纯复壮后保持原种性的“华垦10号”等都出自于蒲元宝之手。近三年来,全国有7个单位订购进行制种,面积达4000余亩,可产杂交种20万公斤以上,推广面积达80多万亩,占全国中晚熟品种的15%—20%。在蒲元宝心中,“报恩”是一件大事,在带领帮助困难职工制种,共同富裕的同时,他和公司联合开发生产铁罐包装的“华垦10号”已正式对外销售。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