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爱管“闲事”的王大妈
她不识字,却喜欢看新闻,因为能从报纸上知道谁遇到了困难;她经营着一家酒店,却只抽2元一包的烟,穿8元一条的裤子,因为要省下钱来帮助别人;她79岁高龄,却每天乘公交车满市跑,因为太多的人等着她的帮助……偶尔的一次机会,记者结识了这样一位老人,她就是西安市新城区民乐社区关工委委员、老协会员王喜梅。
在东新街甚至整个民乐社区,王大妈的好管“闲”事是出了名的,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八九岁的孩童,没有人不知道她。在街边随便问一个人,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几件王大妈管的“闲”事来:一年春节前夕,王大妈在一次客人就餐时听说耀县中学教师发不出工资,生活很困难。她当即和儿子商定,为该校25名教师每户送去米、面、油,另给特困的5位老师每人送现金200元,还将自己房里的21英寸彩电也送给了学校。
多年来,王大妈还长期资助着社区里的三位孤寡老人,为老人送钱送物、嘘寒问暖直到老人谢世。大妈不识字,却喜欢让儿孙给她读报纸,98抗洪、2002年西安“3.5”煤气大爆炸……都是大妈从报上“看”来的,并及时捐款。
新城区儿童村是王大妈最常去的一个地方,因为那里有她时刻牵挂的36个孩子。每逢过年过节,她都要带上丰富的礼物去看望孩子们。每次大妈去,儿童村就像过节一样喜庆。现在,王大妈是儿童村最受欢迎的“客人”。
王大妈告诉记者,她从小跟着母亲要饭,13岁被卖到西安,从小吃尽了苦头,所以她见不得孩子受苦。为了下一代更好的成长,她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人每月只有三百多元的退休金,至今没有自己的房子,靠儿女养活。每次资助捐款都是儿孙们支持她。在她的带动下,一家人都加入到爱心事业中来,有时大妈去不了的地方,都是她的儿孙们代替她去的。
现在,王大妈仍将管“闲事”作为她的事业来干,东家有纠纷,西家有矛盾都是王大妈“管辖”的范围。周围邻居朋友谁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本报实习生 史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