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6月24日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
02

莫将市长专线当摆设

·赵增武·

为了加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全国各大中城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相继设立了“市长专线”或“市长热线”电话,及时处理群众的意见、建议、咨询与投诉,并确实取得了不菲的社会成效,被老百姓热情地誉之为“红纽带”、“连心桥”。一度在国内传为美谈的“市长换锅”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在古城西安的。事情虽小,但感人至深,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然而谁能料到,在时隔20年后的今天,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在某些地方却变成了聋子的耳朵,成立摆设。据《工人日报》日前报道,这一现象在包括一些省会城市在内的大中城市比比皆是。群众热盼的市长电话,要么根本无人接听,要么回答问题模棱两可,令人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就是让你另与有关单位联系,电话嘛,“可向114查询”。“市长专线”办到这个份上,“人民公仆”官僚到如此程度,着实令人心悸!

透过“市长电话”功能的衰退现象,我们看到的无疑是某些人执政理念的严重缺失,是道德与良知的急遽颓废。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谁都晓得“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个道理,然一旦付诸实施,反差为何又如此之大呢?由此可见,继续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确立“执政为民”工作理念,依然是现今乃至今后相当长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

当然,“市长电话”的效能如何,关键取决于“一把手”重视程度的高低。试想想,如果“一市之长”能将办好“专线”真正视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视为体察下情、关心群众的“民心工程”,从资金上、技术设备上、人员配置上逐一加强并落实,问题无疑就解决了一大半。再下来,就是围绕建章立制与业务培训下工夫,应针对话务受理、事务办理、催办审理、意见反馈以及效果回访等环节逐项落实责任,强化绩效考核。假若条件许可,还可建立“专线”网络系统,将政府与所属各职能部门连接起来,使整个业务通过网络及时、高效地有机运行。这些问题解决了,联系政府顺畅了,百姓不拍手称快才怪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