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好快乐
张小失
虽然五岁的女儿不识几个字,但我还是给她买了许多书,常常问懵懂的女儿:“今天你看到什么有趣的书了?”
在有益的前提下,一定还要“有趣”,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无趣的书即使万众瞩目,也与我无干。因为人生太有限了,别说那些无趣的书,即使有趣的书,我这一生也难得领略其沧海一粟。而真正的读书经历,又将构筑我们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很难在我们学生时代的课堂上获取。相反,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读书的高层次意义,因为我们的教育制度决定了它的目的是考试,是为稻粱谋,是现实主义的,这与我翻阅的有关读书的伟人名言大相径庭。所以,我常常问女儿:“今天你看到什么有趣的书了?”
我希望我永远不问她今天考了多少分,考试应该是她个人关心的眼前的小事,而普遍意义上的读书,才是我和她共同关心的大事。为了让她自小产生读书的兴趣,我常常当着她面捧起书,沉浸其中,任她喊破嗓子也不理;直到她问:“爸爸,什么故事这么好看呀?”我才抬头告诉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我来读给你听吧?”
我深深享受与女儿共同读书的欢乐,我有一种“阴谋”得逞的欣慰。如果她那时在独自翻阅一本画册,我会尽量抽时间与她做到一起,也捧起一本书——父女双双把书读,其乐陶陶,其情融融。我相信,这样的场景将刻录在她幼小的记忆中,永世不忘。
广义的读书行为充满了人文关怀,是对生命深层的滋养,它的欢乐;而狭义的读书,准确地说就是读课本罢了,是一种功利行为,很难令人欢乐,倒更像一种痛苦。所以,我不能不常常问女儿:“今天你看到什么有趣的书了?”无论她是坐在地上看书,或是趴在床上看书,只要她聚精会神、沉迷其中,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欣赏她!
我希望我永远不问女儿获得了何种学历,我真正感兴趣的应该是:“女儿,你读过多少有趣的书?得到多少欢乐与启发?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或者,你想写一本什么样的书?”如果女儿将来在考试大军中失败了,我会毫不惋惜地告诉她:“像开普勒那样先去餐馆里当服务生吧;像斯宾诺莎那样先去磨眼镜片吧;像美国前总统约翰逊那样先去做个裁缝吧——只要不要忘记一点,尽情享受业余时间读书的欢乐——这才是你人生真正的落脚点。”
读书好欢乐啊,我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