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27日
教育新闻
02

“热岛效应”引发“城市病”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西安人都有类似的体验:城里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出很多。为了逃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往往愿意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时,都市人还要忍受炎炎酷暑的折磨?这便是城市“热岛效应”在其中作祟的缘故。

据了解,目前,虽然气象部门还没有监测数据反映西安市中心、一环以内、二环以内、绿地公园、市郊等区域的具体温差情况分析,但可以肯定,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西安的“热岛效应”明显存在。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1度以上。夏季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摄氏度以上。

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王长寿介绍说,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固然有自然气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人为原因。近年来,西安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钢筋水泥建筑、大理石、玻璃墙面以及纵横交织的柏油路面取代了原本能降低城市温度的树木和草地,这些人工建筑物吸热快而热容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绿地和水面。例如,在夏季烈日照射下,马路上的温度要比土地上高18度,而水泥屋顶要比草地上高20度。同时这些吸热面又散发和反射出巨大的辐射热能,城市的气温,在太阳能和各种辐射热能的烘烤下越来越高。此外,现代生活制造出的热量也在日益剧增。资料显示,西安市工业生产的昼夜运转,家庭炉灶的明火烹饪,这些固定的热源每天排放的废气热量就占了全天热能的66.6%,柏油马路上的滚滚车轮,这些移动热源每天也释放着33.1%的热量,稠密人口释放出的生物热量占1%左右,种种热源像火炉一样直接烘烤大气,这一切使得城市的“体温”一再升高。

据介绍,在“热岛效应”的作用下,西安城中每个地方的温度并不一样,而是呈现出一个个闭合的高温中心。在这些高温区内,空气密度小,气压低,容易产生气旋式上升气流,使得周围各种废气和化学有害气体不断对高温区进行补充。在这些有害作用下,高温区的居民极易患上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此外,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鼻窦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人数也有所增多。

如何让西安在炎炎夏日变得凉爽一些?如何减少热岛效应对城市的影响?西北建筑科技大学张向阳指出,绿地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城市绿化覆盖率与热岛强度成反比,绿化覆盖率越高,热岛强度越低,因此建立规模化的集中绿地是最能直接削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做法。每公顷绿地平均每天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的制冷作用;平均每天吸收1.8吨的二氧化碳,显著削弱了温室效应的产生。此外,每公顷绿地可以年滞留粉尘2.2吨,将环境中的大气含尘量降低50%左右,有效抑制了大气升温。如果西安市植被面积增加30%,温度要降低2-3℃。拆去围墙、改变楼群方向以提高地面通风效果;使建筑低层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内道路宽敞;尽可能扩大城市水面等等,也是改善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