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与性的前卫评价
婚姻是一种公司制企业
婚姻,在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公司制企业。夫妻双方在婚姻中的投入包括:容貌、身体、才能、感情等。相应的,夫妻双方在婚姻中获得的利润包括:温馨的家庭天伦之乐、舒适的生活、心灵上的充实和满足感等等。
婚姻在人一生中持续时间最长,对幸福影响最深,所以被称为人生的最大一笔投资。
对体制内的投资双方来说,性像一块永远嚼在口里的口香糖,好处是随时都有东西让你咬,不至于空虚,不至于闲得牙疼;缺点是越嚼越无味,到最后就成了一种纯粹的习惯。
美国一个民间调查机构统计了300多对夫妻的睡姿,最后得出结论:婚龄半年以内的夫妻,大多是面对面搂抱着睡,婚龄超过2年的,几乎百分之百是背对背睡。
很多人认为婚姻是个赔本的买卖。首先它的机会成本太高,我们形容某人得不偿失,常说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结婚就有点类似。投资理论讲“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结婚显然是违背了投资理论,你把所有的蛋都放了进去,最后却未必就能孵出小鸡来,弄不好连蛋都要打破。
胡塞尔说真正自由主义是不结婚的,这说明结婚要损失自由。同时你还必须在婚姻生活中花费大量的个人时间,比如陪老婆逛街,或者陪老公打麻将,这些时间也是金钱。有人婚后感情不好,喜欢跟老婆吵架,说不定还要发生武斗,但不管是打坏了老婆,还是被老婆打坏,都要付出修理成本,如果伤了脸,还要编谎话请假,产生误工成本。
性的经济学分析
康德认为婚姻的意义就在于“合法使用对方的性器官”,文集《经济学的争议》的作者薛兆丰说婚姻是一个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与单干户相比,优势主要在于两点:一是成本小,没结婚的两个人需要两张床,结了婚就只需要一张;二是可比价格低,国外报纸上有很多色情广告,广告卖点多是皮肤、身材或者功夫,从来没见过有小姐宣称自己价格低,“跳楼价、大出血、拆迁甩卖”什么的,因为她们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没有优势——老婆是不用花钱的,所以只好在差别化服务上做文章。
表哥那时候曾因为“投机倒把”坐了几年牢,表嫂等了几年而没有另嫁。出来后他赚了一点钱,据说养了好几个二奶,然后表嫂就开始留指甲,时常偷袭他。这说明“投机倒把”始终是一种违法恶行,而包养二奶对表嫂来说更加不可饶恕。不过表哥也确实值得原谅,表嫂出身名门,教养过人,对做爱有近乎苛刻的要求:要洗澡,要关灯,要遵循“法定程序”等等。这大大提高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用经济学的术语讲,就是高关税壁垒。表哥不懂经济学,他用最朴素的话表达他的意见:真他妈没意思。其实他讲的是一个利润问题。张五常说交易成本越高,人就越穷,交易成本降低一点点,人民生活就会快乐很多。法国人心中的完美妻子是“客厅里的贵妇、卧室里的荡妇、起居室里的仆妇”,这其实也是在响应张先生的理论:降低交易成本。表嫂因为长期供应的是质次价高的性产品,终于在1999年被表哥取消了交易资格。他们离婚了。
爱情是否无价
“做爱”是个动宾词组。但男性与女性对这个词的理解不大一样,男性偏重于那个动词,女性偏重于后面的名词。由此引发的逻辑是:如果“做”是重要的,那么跟谁“做”就可以忽略;反过来,如果“爱”是重要的,那么显然只能跟固定的对象“做”。“做爱”这个词,如果光“做”不“爱”,那么它有一个大概的价格,从几十元的二手自行车到百万元一辆的保时捷,不同类型的产品有不同的价值策略。“爱”字就要复杂一些,有人说它是无价的,有人说它其实也很便宜。根据贝克尔的观点,万物皆可交易,既然什么都可以交易,那么就没有无价的东西。如果根据全国的物价水平,列出一张爱情价格表,沿海富庶地区的爱情贵一些,内陆穷一点的省份就便宜一些。所以内地的漂亮姑娘都爱找沿海的男人。
像木子美那样极端的社会叛逆者,之所以引起很大争议,因为目前中国还没有接纳这种文化的土壤,也许她更适应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木子美提前预支了这种文化。不过套用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一句名言:“讲求实际的人自以为不受任何理论的影响,其实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的经济学家的俘虏。”木子美只不过用行为实践了一遍国际上1960年代的前卫理论。所以做人如木子美般者,既不前卫,也不时尚。
波茨纳说,性是人类理性的实现。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知道我最仰慕的明星染上了艾滋病,那么不管我多么爱慕她,也不会跟她上床,这事风险太大。这说明做爱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行为,有需求,有供应,有风险,有收益,还要计算投入产出比。
性爱本身像一单混合了FOB和CIF特征的国际贸易:FOB的意思是船上交货,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前,发生任何毁灭损失、遗弃泄漏都不能算是交易成功。失败后的男人们一个个垂头丧气、额头冒汗,这充分说明做爱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于是接下来围绕着性产业就诞生了很大商机,诸如壮阳药、安全套、避孕药、性病治疗药什么的;CIF术语指的是货主承担成本、保险费和运费,所以到药店里买壮阳药的大多都是男性。交易过程中,出力最多、忙前忙后的大多也是男性,货主嘛,规定要承担运费的。
婚外恋为何大行其道
婚姻既是交易,就存在破裂的可能。一个人如果想离婚,那是因为他觉得,在目前的婚姻中收益远远低于投入,以至于他不愿把交易继续下去。这时,如果凑巧婚姻对方颇有同感,那么好说好散,婚姻宣告破裂。如果对方并非如此,而愿意挽留这段婚姻,那么离婚就会多费一些周折。要想维持稳定的婚姻,双方的价值就不能有太大差别。
现实中,很多人考虑到离婚的成本巨大,而再婚的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如果不是对目前的婚姻难以忍受,或对未来的婚姻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他们不会轻易离婚。于是婚外恋就大行其道,这可能是喜新厌旧的本性在作怪。其实按经济学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观点,喜新厌旧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无论如何,人的感情就只有一份,这份感情如果分属多人,感情的数量增加了,那感情的浓度也就降低了。
感情的价值是守恒的,怎样配置自己的感情,是精耕细作?还是广种薄收?只能看每个人的选择了。至于婚外性,我们的看法是:己所不予,勿施于人。你要是不想你的爱人那么做,你就别那么做。 (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