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4日
企业新闻
02

高温下的一线职工

结束语:高温酷热天气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由此引发的电力、交通、环保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并深思,在有重点择取了相关问题予以关注之余,本报这组关于酷暑的系列报道今天将以“高温下的一线职工”作结。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一线职工涵盖的绝非工厂工人,也包括建设者、民警、司机、教师、民工等一切工作者。他们顶着高温工作的精神,尤其令人感动。

在靖西天然气工地上,烈日当头,但焊接工们依旧全副武装。 柳影 摄

镜头一:奔波五天投封信

七月的暑天,太阳炙烤着大地。西安邮政局北关投递分公司投递员张小林接到一封河南来信,地址落款仅写着:西安市向荣小区张利国收。对投递区域极为熟悉的她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封极难投递的信件。因为向荣小区内有20栋居民楼,住户多达1437户。这封没有写清具体地址的信,投递起来十分困难,而若按相关规定,贴上“地址不详”的改退批条作退回处理则既不违反规定也不违背常理。但张小林却把信留下了,她决定为这封信找到主人。

冒着地面温度超过40℃的高温,张小林利用午休及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开始了执着的寻找。当第一天满怀希望的开始在向荣小区四处打听,却无果而返时,她没有泄气,并自信地说:“就这20栋楼,1473户人家,我一栋一栋问,一户一户查,还怕找不到!”查询工作进行到第五天时,小林已经查询到第17栋楼了。这时,一位年轻人对她说:“该栋楼有个人可能是信主”。她听后异常兴奋,立刻冲上楼去询问,果然在一单元三层找到了苦苦寻觅已久的信主人——70岁的张利国老人。寄信人是一位多年未有联系的亲友,如果这封信收不到,很可能就和其再无法联系上了。在收到信的高兴之余,老人得知了张小林5天来为了这封信所付出的辛苦,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

镜头二:高烧战高温

连日来,由于连续高温,电力负荷增大,造成新丰镇车站驼峰两台200KVA/10KV变压器过负荷发生故障。接到段调度通知的设备险情后,还发着高烧的西安供电段三电检修车间共青团员王闽二话没说,立即从家里赶到班组,与大家一道带着试验仪器和工具来到事故现场。

冒着40度的高温,大家开始了紧张有序地检修作业。汗水湿透了衣衫,没有人叫苦叫累,王闽也完全不像个38度高烧的病人。他脏活累活一块干,直到凌晨3点多钟,检修任务圆满完成。大家看着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开玩笑地说:“你还真厉害,不用掏钱就把病给治了”。

镜头三:线路抢修

这是入夏以来最热的一天,西瓷公司一条重要线路突然烧断,导致厂区西半边的棒形车间胶装工序、双佳公司办公室等大面积停电,部分生产由此中断。

3时整,装配车间电工小组接到紧急抢修电话。小组几名成员立即行动,准备梯子、工具赶赴现场,此时室外气温38℃以上。3时30分,电工小组跟配电室联系,切断电源,开始现场抢修。电线杆上只能容纳一人,高空也不能挂保险绳,炎炎烈日下,陈师傅爬上6米多高的电杆,其他人员留守地面做保护工作。午后的气温愈来愈高,陈师傅全身很快就湿透了,他在细细的电杆上面不停的调换位置,以便检查周围的各个线路问题,3时45分,终于查清了线路故障所在,是三相电中的一相电线烧断。上面已经热得受不了了,底下人员赶紧用绳子上传雪糕、水和抢修物品,陈师傅一边用雪糕降温,以便将线路接好,然后对其他线路进行检查并重新梳理。4时30分,整个抢修工作结束。 本报记者 刘公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