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05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头版 西安举债百亿搞基建遭质疑 导读 “门外汉”造出中国首个月球仪 国际要闻纵览 大热天,咸阳游泳馆咋“病”了 少儿不宜及其他

当前版:第A1版:北国周末-头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头版
01

西安举债百亿搞基建遭质疑

110亿的财政债务

有关数据显示,“十五”期间,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287亿元,其中:2001年至2004年累计投资187亿元,在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投资方面,累计完成投资104.88亿元,2005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为100亿元,仅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投资便高达58.77亿元。

预计“十五”期间西安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投资总量将达到163.65亿元,是“九五”期间城市道路设施建设完成投资额18.72亿元的8.7倍。

记者了解到,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部分来源于财政收入,更多的则来自银行贷款。

2000年,西安市政府为解决有限的城建财政资金供应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巨额贷款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成立了西安市基础建设投资公司,性质是西安市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注册资本金10亿元,主要负责经营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按照市政府批准的城建投资计划,进行城建项目的投资和融资,并对所投资或参股的城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接受委托承担或参与城建工程项目的评估、可行性论证、招标、发承包等。

2004年,基投公司改制,注册资本金扩张到85亿元。同时,公司董事长脱离原市建委主任兼任的惯例,成为独立法人的国有企业,他们开始学习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向银行借债建设。

“政府不能直接出面向银行贷款,但以基投公司作为融资平台,可以向银行借钱,提前完成市政道路基础建设。”基投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西安市基础建设投资公司先后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资金总量达到174.7亿元,其中,用于城市道路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达到93.2亿元,道路建设贷款占城建贷款的比例为53.35%。

而且城建投资中贷款比例开始明显加大。2004年城建投资中,贷款比例为36.62%;2005年城建投资中,贷款比例高达56.8%。2001年以前,政府财政债务仅有29亿,2002年-2004年,财政债务高达63亿元,2005年达到110亿元。

人大质询风险隐患

风光的背后,隐患也在滋生。

7月18日,西安市人大会议室,西安市基础建设投资公司(以下简称基投公司)负责人向西安市人大做工作报告,接受西安市人大监督。让双方忧心的是,西安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如何找到一个城市发展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平衡点?

“关键是今年的财政收入能否保住明年的借款?”西安市人大某官员难掩心中担忧,“到底基础建设投资公司的借款里,市财政信用担保借款占多大比例?”

截止到去年,西安市财政收入仅164亿元,地方财政承受着巨大的还款压力。基投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向银行申请的每一笔贷款都需要征求财政局同意,比如明年还款需要6个亿,但财政还是留出8个亿,因为所有贷款都是财政担保,贷款期大都在10年以上,还款方式为等额。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基投公司所有贷款都是按比例等额还款,每年还款基本上呈波动走势,比如今年1个亿,明年2个亿。

“目前银行负债在100个亿,全部是政府信用担保,至今没有出现过不良贷款。”该人士告诉记者,基投公司实际总负债70多亿元,但公司资本金却是85个亿。他举例说明,银行具体借款都是针对具体项目,比如目前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介入的西安市三环道路建设项目。

“为了三环道路建设,市政府征用了2万亩地,仅土地收入就达到100亿元,而整个三环建设拆迁才需要62亿元,况且土地还在增值。”该人士说,三环路是个非常好的项目。

然而,与基投公司乐观的态度相比,最近工行陕西省分行方面出于对其还款能力的不信任,已经关上了资金闸门,对其申请的10个亿贷款,不予发放。

西安财政还贷压力三年后骤增,给后来者留下的将是沉甸甸的包袱。郁文 摄

还款高峰三年后到来

截止到今年6月底,总共使用政府信用贷款92亿,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10亿,从今年城市维护建设投入计划实施情况看,预计明年将偿付政府信用贷款300亿元左右。

“西安市基础建设投资公司完全依赖政府信用贷款,财政完全兜底的做法,在全国不多见。”该负责人认为,依靠城建经营性资产市场化运作,为非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目前在西安还不能启动,土地储备、开发和市政公用行业等市场化改革力度不大,投融资平台难以发挥更大作用,有条件市场化运作的项目,目前仍由政府投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西安市财政局负责人向市人大汇报似乎进一步验证了基投公司负责人的说法,财政局认为,2003年和2004年每年还款并不多,2004年为3亿元,2003年为1.5亿元,但从2005年开始还款突然增大。他预计市财政还款高峰期应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左右。

“2006年、2007年还款大概在13亿,2008年、2009年大概在22亿。”该负责人推算,如果是纯西安市本级财政归还2006年约在8.9亿元,2007年在9.67亿元,2008年12.2亿元,2009年11.7亿元。

为消除市人大对于财政兜底的担心,财政局向市人大解释,每年西安市财政净增长10个亿以上,每年按20%增长,财政局每年安排预算首先是归还本息。不过该负责入表示,政府长期举债能承受到什么程度,今后市长将有专题会议进行研究。

为何要对基投公司进行仔细质询?人大代表表示,在加快促进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找到城市发展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的平衡点。

□鲍泽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