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井下“淋雨”的日子
井下下雨,似乎让人捉摸不透。其实,干煤矿的师傅们大都知道,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如果工作面上层遇上含水层(带),水流就会受压力作用沿顶板渗漏,以致于生产工作面水珠涟漪。自6月份以来,陕西苍村双龙煤矿1302炮采工作面就遇上了“下雨”的工作场景。地面下雨,人们工作也会受到限制,可面对三班倒的采煤工,他们是如何“冒雨”抓生产的呢?不妨让我们看看炮采队职工们是怎样演绎那动人的生产场景。
井下下起“中雨”
近日,当放炮员拧动起爆器后,1302工作面第一茬炮全部放完。拂过炮烟的弥漫,工作在55KW刮板运输机机头的职工们发现,距机头3米、7米、13米处的顶板与煤墙交接处分别挂起了“水帘”,刷刷地流个不停。看到这个场面,炮采队的职工明白:工作面顶板淋水比前几天更大啦。紧接着,疏通水路,挖制临时蓄水坑,安设潜水泵等一系列排水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始了。两天后,随着生产推进度的延伸,从煤墙至老坑3.5米距离的顶板上飘落着“雨点”。淋水呈现出“雨帘”,工作面哗哗声不时响起。
“硬”队伍“冒雨”忙生产
1302工作面出现顶板淋水后,顶板压力增大、易碎性强,底板鼓出、松软,给支护工作带来了难度。为了抓好顶板支护工作,该队将24名责任心强,支护经验丰富的职工安排在55KW刮板运输机机头30米内的“下雨”生产区域,采取了可行性支护措施。谈起支护作业,那才是最费劲、最难的差事。放炮前,打好戗柱、密柱。放炮后,再将回收的铁柱靴移动到需要支护的支柱前定位。在回收支柱工序时,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项工作,柱子被压在底板下,有时达1米之深,支护工只有趴在水里卸压牵引,在用圆木板密排背顶时,虽然支护工穿有雨衣,可“雨线”还是顺着雨衣的袖口、领口直往身体里灌,一个班下来,工作在淋水区域的职工个个像落汤鸡,让人看着心疼。
再苦再难不说啥
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使该队十多名同志染上湿疹,可从没有人向队领导吭过声。孙锋刚队长告诉记者,当前生产条件虽然艰苦,可自从工作面顶板淋水以来,提出休班的职工很少,就连同志们得皮肤病的事,还是在走访职工时发现的。孙锋刚连连说了好几遍,“弟兄们真不容易……”。
张战军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