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追求“效率和公正”
·频阳人·
陕西是西部老工业基地之一,按照现行企业财务统计口径,全省4437户工商类企业占用资产总额2401.16亿元,负债总额1817.6亿元,净资产552.39亿元,国有资产总量496.85亿元。统计表明,截至目前,陕西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中60.5%进行了公司制改造,国有小企业90%则已经放开。也就是说,陕西有超过4000家大中小国有企业完成或正在完成改制。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重组是必然趋势。然而,这种改革必须同时满足两个要求:效率和公正。为了效率,我们把中小国企出售给私人,然后把出售所得放进国库作全民的福利基金,这实际上是从一种形式的“私有”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效率更高的“公有”;为了公正,我们在出售时必须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拍卖竞投的方式。
西安人民面粉厂、西安恒利变压器有限公司、西安汽车修配厂等国企在改制中之所以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关键就是效率和公正的双重错位。为了加快国企改革,不少地方和企业采取“先改制,后规范”或“边改制,边规范”等方式,做成“夹生饭”,留下隐患,造成国资大量流失。
国企改革中’出现的“规范悖论”,给我们上了一课:改制不能操之过急,对于国企转制方面的每一个举措,都必须同时从效率和公正两个方面去判断它是否正确。这两个标准必须同时使用,只要有一个标准没达到,所有的举措就是不正确的,也必然会造成国企改革的整体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