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高校教材采购成腐败温床
新华书店在常人眼中,是个不太起眼的单位,但记者日前在山西、广西、江西、四川等省区调查发现,由于长期以来教材教辅被垄断发行,“潜规则”导致一些地方折扣回扣暴利惊人,使得诸如新华书店之类的出版发行单位越来越成为腐败“扎堆区”。
山西临县新华书店原经理高生荣,贪污公款700多万元。曾任贵州省新华书店教材、教辅发行中心主任,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机关服务中心原副主任的侯福康,贪污受贿470余万元。曾任湖南省新华书店财务部经理兼审计科科长的刘彻,贪污千万元炒股,几乎血本无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4万元。
人们不禁要问,是谁造就了这个腐败链?腐败温床是如何产生的?从另一角度解读与新华书店密切相关的高校购书私分回扣现象,可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通过对省内数十所高校的财务收支审计,江西省审计厅最近发现高校购置图书私分回扣的问题严重,普遍存在截留私分现象。审计人员发现,部分大学图书购置回扣来源主要来自新华书店和一些直销书商。图书回扣,名义上被称为发行费,回扣比例一般为15%至25%,有的高达30%。新华书店和直销书商对高校图书发行费回扣一般采取两种形式:其中8%、10%或15%现金返还到学校财务处账上,另外10%左右直接送到学校教务处教材科或经办个人。
无论是新华书店发行环节,还是高校购书环节,只要有腐败产生,行贿者决不会做亏本生意,总会从各个环节以”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方式,千方百计捞出行贿成本,而这一切最终都会转嫁到购书者身上。
郑南是四川一所师范院校大三学生,说到购书回扣的事,他显得爱莫能助。郑南家穷,他把每年交的学费和书费都做了登记,细心的郑南发现大部分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材都是大一发下来的,最贵的教材是《世界新闻史》40元,一般的公共课如《形势与政策》,只需要12元,他把三年发的各种教材标价加在一起,也不到500元。郑南告诉记者,他们一年交的书费已经够买下这三年发的教材,但是每年500元的书费学校还是照收不误。为了供郑南读大学,他的父亲一直背井离乡在温州做厨师,由于平时没有假期,春运期间火车票又猛涨,父亲为了省钱已经4年没有回过家。
面对出版发行界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现象,四川省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副处长郑君说,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还是当前教科书的垄断经营。
(王勉 冯丽 周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