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名医生的承诺
——记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援藏医生苏向平
(上接一版)现在都能开展了,没有五官科手术器械,就用外科的大型器械代替,在内地很常见的上颌窦根治术,他们也没见过也没做过。以前像这样的病要到对口的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去做,路上还要耽误10天时间。经过苏医生指导,现在阿里地区医院也可以做这些手术了。
藏汉情深
阿里地区面积相当于一个半陕西省大,由于生存环境恶劣,人口只有八万,是世界上有人类生存的地方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在阿里教授医术解除病痛的同时,搞好民族团结也是对援藏队伍的基本要求。通过相处,他发现这里的藏族同胞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科里的巴桑医生经常邀他到家去做客,专门给他杀了一只羊,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从行动上看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
在阿里的一年里,老苏的身体在高原缺氧下越发脆弱了。阿里地区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四个月后,老苏就患上了严重的高原性心脏病,一年里,光速效救心丸老苏就用了80盒。老苏说:“每天上班由一楼到三楼总得休息上几次,有好几次就晕倒在楼梯上,腿被磕了好几块伤疤。高原反应使我吃不下饭,每次吃饭都会出现牙关节错位,有时疼得不行就不吃了,身体也慢慢瘦下来,从进藏前的62公斤一度降到了43公斤。”
这些困难并没有把老苏吓倒,他还是为藏族同胞解除病痛努力工作。2004年6月,阿里地区行署的一名干部来到医院就诊,老干部患颌窦炎已经20多年了。经过苏医生的精心治疗,没多久老人就痊愈了。
一名患者因车祸面部骨折,经苏医生手术后痊愈,他给苏医生送去了锦旗和哈达,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一年里,我总在思考一个问题,等我援藏结束以后,医院的五官科还会这样好吗?所以,我在自己承担手术任务的同时,教会科里的其他同志基本的操作。经过一年的训练,四名医生都能做一些常见多发病的手术。”为科室的长远发展考虑,老苏还编写了近80页的五官科常见病的操作问答,一有时间就组织大家学习。
老苏援藏转眼就一年了。结束前,老苏还是放心不下,自己花了一年心血建立的阿里医院五官科,要做到人走技不走和未来医院的发展,老苏特别请示了阿里地区医院、地区卫生局和二一五医院,要求带一名年轻的藏族医生到二一五医院免费进修一年,很快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阿里地区医院学历最高的普布拉姆医生成为幸运儿。
离别的日子还是如期而至,医院全体医生、护士和闻讯赶来的藏族同胞都自发地为一位汉族医生送行。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体现着藏汉人民的情谊。 本报记者 张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