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8月31日
百味·生活
04

石匠父亲

〔渭南〕 豆宏庆

父亲15岁时,逢天大旱,田里几乎颗粒无收,为了活命,父亲就跟三舅爷学做石匠。半年后,便忙着四处奔走,为人家凿石磨。

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好,因为他干活踏实,收价还少,所以乡邻都愿意找他。可也就在这时,爷爷从城里回来了,生意败了,背了一屁股的债。父亲一句话都没说,承担起爷爷的债务。爷爷显得有些丧气,常常独个儿喝酒,但在一次大醉之后,他再也没有醒来。父亲含着泪葬了爷爷,债台又高筑了一层。

到了成家年龄时,是大爷张罗着为父亲结的婚。母亲嫁过来时,债务还没有还清,直到第三年才没了债务。母亲说还清债务那天,父亲显得很是高兴,打了酒,买了猪头肉,好好醉了一回,酒醒后说:“以后的日子就好了。”

但以后的日子却并没有好转起来,先是生了大姐,二姐,添了人口,费用就紧张起来,父亲就更加的早出晚归了。但这时又恰逢全国掀起了割资本主义的“尾巴”,不允许私自做工挣钱,日子一下子就艰难了。就在这艰难生活的第二年,大哥又出生了,大哥小时身子极弱,总是生病,家里的生活就更是雪上加霜了。实在无法,父亲就只得在深夜出去,为人凿石磨,天亮前又早早赶回来出工。后来队里发现了,收了工钱,扣了劳动,还把父亲批斗了几回。有次回来时,额头上还流着血,母亲追问时,父亲却吱唔着说是不小心碰的,母亲哭了,父亲却安慰着母亲说莫哭,莫哭,日子慢慢会好的。

这次父亲说对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父亲重新操起了已生锈的钢钎。农民一富起来,就大兴土木建房,父亲就改凿石磨为做门石了。结果生意出奇得好,有时为赶活儿,夜里拉上电灯“叮叮当当”在院子里干。这时,家里有些积攒,母亲又生了我,家里一片喜庆的色彩。

但就在这喜庆中,由于长期的劳累,父亲病倒了。这时二姐和大哥读初中,家里的钱也用光了,便借了钱,为父亲做了手术。

手术后不到三个月,有人来请父亲做活。母亲拒绝了,怕挣脱了伤口,父亲却愿意去,说,“欠别人的钱,躺着心慌。”

第二年,二姐很是争气,考上了师范。现在,父亲老了,抡不动铁锤了,但还不时把铁锤拿出来,看看又放回去说,“咱们是靠后匠的手艺活过来的。”

唉,我一辈子吃苦力饭的父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