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社会新闻
02

“农家乐”让农家乐了

本报讯 去岐山县周公庙采访,路过凤鸣镇北郭村,只见公路两旁的“农家乐”一家紧挨一家,统一的“农家乐”标志,统一的编号,门头上的大红灯笼,显眼的“岐山臊子面一绝”等标语,令人眼花缭乱。

记者采访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郭栓奎,他是该村第一个靠“农家乐”致富的带头人。他说,村里以前也办了一些产业,但效益不好。一次,从云南来了几位客商办事,住在我家,客人走时,我给其做了农家饭,也就是岐山的臊子面、锅盔等小吃。云南人吃了说这饭特别好,建议我把农家饭推向市场。随后,我和几个乡亲们一商量,创办了“西岐民俗村”,办起了“农家乐”。第一年,我家的纯收入达7000元。这年,县上开人代会,我把农村发展农家乐作为议题,提交上去,县上很重视,同意开办50户。目前,我村已发展到108户。

记者了解到,该村有395户人家,每年来该村的游客达50万人次,尤其是节假日,要提前预约。村子里都是城里人,大小车摆满村子。今年村里已接待客人28.7万人次,预计全年收入能过千万元,还解决了农村60%的劳力。村民收入高的一年可达十几万元。

城里人来这里品尝农家饭,还可下地摘采蔬菜、水果,领略大自然的风情;农民热情接待城里人,腰包也鼓了起来。

农家乐让农家真乐了起来。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