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百姓能吃到“通讯大餐”吗
本报讯 据中广网财经在线报道,信息产业部近日决定,从10月1日起,对涉及长途电话、手机国内漫游和固定电话资费进行上限管理,以鼓励竞争;使资费形成市场定价。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吕廷杰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上限管理将有利于消费者,老百姓将得到实惠。具体的上限标准正在制定当中,预计将在11月出台。
吕教授认为,通信越来越普及,所以各国政府在鼓励市场竞争的同时,进行一个上限监管,避免一些电信运营商盲目地抬高价格。可以说,上限管理是鼓励竞争,形成市场定价的开始。只要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监管部门会及时调整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
对于记者提出的国家放开价格下限管理,会不会出现价格战,吕教授认为,短时间不会出现价格战。首先企业会考虑很多的成本因素;第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会抑止运营商不正当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放开肯定是有益的。信产部将会利用有形的手,保护市场竞争运营的格局,还将出台一些配套的措施,保护幼小运营商。他认为,放开价格监管以后,市场反而会细分,监管和市场的机构将会走上一个理性的市场竞争。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的降价,但是会有一些资费的调整,特别是在一些局部地区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在整个放开以后,市场的稳定需要一段时间。这次调整是对大的运营商市场占有率的调整,不是资费的调整,对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好事。
记者问,下限多大会让老伯姓感觉到实惠?吕教授说,通讯价格的下调,必须要和技术结合起来。现在的人和人之间的语音通信,大多采用电路交换的模式,很像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投资很大,成本很高效率很低,但是服务质量好。所以,短时间这些业务大幅度降价是不存在的。但降价空间实质上是存在的,这取决于市场的规模,规模上去了,成本就下来了。
记者提出,调整后会不会出现运营商价格联盟?吕教授说,对上限监管,对下限放开是很有效的。即使有价格联盟,价格不可能高于上限,超过就是违法,这个上限实质上是老百姓能够承受的价位。对于上限的标准,目前信产部正在研究当中,今年11月将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本报记者 张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