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小鞋与妇女缠足
——访山西工人报记者、“三寸金莲”收藏家孙宝索
□文/年子
女人缠足的习俗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有人称之为丑陋的国粹。但古时女人为何要缠足,缠足始于何时等问题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思索。
所幸的是,当记者再次关注三寸金莲并查阅相关资料时,惊奇地发现,迄今为止,在全世界为数极少的三寸金莲收藏者中,有一位是山西工人报的高级记者,他叫孙宝索。
在孙宝索那间拥挤的书房里,两个大大的玻璃柜里陈列着各种金莲小鞋,花花绿绿,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那丰富多彩的鞋式,千姿百态的图案,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三寸金莲的奇妙世界。
收藏“金莲”始于一张老照片
收藏三寸金莲始于一张老照片。孙宝索如是说。
1946年,孙宝索的奶奶60岁生日时,拍了一张照片。上世纪70年代末,当孙宝索再次翻阅这张老照片时,奶奶那双纤纤小脚引发了他长时间的思考。于是他便萌发了收藏三寸金莲的强烈愿望。
那天,孙宝索在一个收破烂的平板车上翻阅各种旧书报刊时,忽然发现破鞋烂絮中夹杂着一双带有花边图案的金莲小鞋,尽管品相欠佳,但仍不失为一件民间艺术品。孙宝索立即回家拿了三双破鞋经老人同意后换下了这双金莲小鞋,双方皆大欢喜。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开始步入了收藏三寸金莲的漫漫长路。
20多年来,为寻觅金莲小鞋,孙宝索利用外出采访的余暇和节假日四处搜集,有时千里寻觅一无所获。有一次在赵城一农夫家,他爬上了多年无人光顾的小阁楼,阁楼里光线暗淡,灰尘满布,破棉絮、旧纺车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孙宝索根据家人的指点正在搜寻小鞋时,猛地窜出两只半尺多长的大老鼠,着实把他吓了一跳。但他总算找到了一双满意的“金莲”。如今,在孙宝索收藏的金莲小鞋中,既有明清两朝的,也有民国时期的。孙宝索说,这些精致的小鞋不仅是旧中国妇女血泪历史的佐证,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美的刺绣,绚丽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
孙宝索拿起一双“鹅头金莲”对记者说,这是一双“踩堂鞋”,也叫喜鞋,是姑娘出嫁时穿用的。大红的鞋面绣着金线图案,极富喜庆色彩。还有一双以白色为基调的孝鞋,也叫丧鞋,是家中老人去世后,姑娘们穿用的。洁白的鞋面,饰以淡蓝色的牡丹,上缘镶嵌着二方连续图案,黑边点竖成行。光是那鞋底上的功夫,就令人叫绝。在众多珍品中,有一双圆柱形的鞋跟,大约一寸多高,孙宝索说,古时妇女的高跟鞋是跟底分离,出门时才临时系上去的。再细看那鞋跟上的图案,一边绣着奔跑的白兔,一边绣着回头望月的老虎,形象拙朴可爱,色彩明快绚丽,构图简结完整,可谓民间工艺美术的杰出之作。
缠足陋习始于五代南唐
孙宝索收藏金莲小鞋,也研究三寸金莲。他戏称,这叫“莲学”。
孙宝索说,关于缠足的起源,异说很多。有红,既有对比又显协调。再拿一双深色的“雀头金莲”细看,更是耐人寻味,密实的针脚间隔等、横的属于神话,不足为据。有些则缺乏有力的文字依据。而把五代窈娘缠足跳舞,作为缠足习俗的起源还是值得商榷的。
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有一宠妃窈娘,身轻善舞,后主令工匠制作一座六尺莲花高台,用珠宝绸锦以装饰,而后命窈娘以帛缠足成弯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台上翩翩起舞。活像仙女下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许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芭蕾吧。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窈娘的纤纤细足立即引起宫女们的羡慕和效仿。很快由宫内传至宫外,在民间风靡起来,于是纷纷缠起足来。古代中国百姓对宫廷和上层社会的生活总是向往的,就如后来的中山装、唐服一样,国家领导人的穿着往往成为众多百姓的追求。
窈娘缠足跳舞只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原本只是为了增进舞姿的优美,但可怜天下的愚妇人盲目崇拜,并把它推向了极端,使中国近一半人口变成了残疾。由于缠足是汉族妇女的“专利”,所以在缠足的同时也葬送了汉族舞蹈和妇女从事体育竞技的能力,于是体现了舞台上的男扮女装。至今少数民族的舞蹈各具特色,却看不到汉民族自己的舞蹈形式。而在唐宋以前的壁画中可以看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一样都有自己的舞蹈特色。直到全国解放,缠足的陋习被彻底铲除,汉民族才普遍扭起了秧歌舞。
缠足的痛苦惨绝人寰
当谈到与缠足相关问题时,孙宝索说,缠足的称法,全国各地各有不同,分别有缠足、绕脚、裹脚、包脚、扎脚、缚脚等。
缠足的痛苦,惨绝人寰。“小脚一双,泪水一缸”便是人们对缠足妇女所受折磨的深刻描绘。女孩们四五岁时便开始缠足,有些地方甚至二岁时就给女孩初拢。缠足往往是由女孩的母亲实施,童养媳则由婆母施缠。活蹦乱跳的小姑娘,双脚却要被裹脚布紧裹起来,如同上了酷刑一般。
缠足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女孩子的双脚要被一丈多长的布带紧紧缠裹起来。一直缠得把大脚趾逼弯,使其余四趾曲向脚底,最后形成莲花蕾状的尖角。
在旧社会大脚板女人是被人歧视的。为了让女儿长大能找一个好婆家,母亲们尽力为女儿缠就一双标准的金莲,为此女孩们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皮肉溃烂、脓血淋漓,掉落脚趾的事时有发生。然而,受尽折磨的女子要最终达到标准的三寸金莲却少之又少。
所谓标准的三寸金莲,一般要做到瘦、小、尖、弯、香、软、正。根据以上标准,金莲又被分为神品、妙品、仙品、珍品、清品、艳品、逸品、凡品、赝品等九品。
缠足之风蔓延于大半个中国,尤以山西为最,并有“从来脚小说山西”之说。而山西又以大同为最,相传从明代正德年间至民国初,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同都要举办赛脚会,或曰小脚展示会。评选时,只限于观看纤足,而不许窥视容貌。参加大赛的女子将双脚露出由官员和专家依上述七字诀为标准进行品评。获得前三名者分别被冠以“王”“霸”“后”。
除大同外,太原、运城、河北、甘肃、广西、浙江等地也曾举办过“赛脚会”,有的叫“晒腿节”。
历代官方都不提倡缠足
旧时女人为何要缠脚,这是一个很难证实的问题。许多年来,不少人认为这是旧社会封建统治者为束缚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施行的一种手段。这实际上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至今仍找不出有力的证据,而许多文字证明,历朝历代官方都不提倡缠足。到了清末、民国。反对缠足的呼声更是日益强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还发起了不缠足会。1912年孙中山曾下令劝禁缠足。阎锡山、袁世凯也极力阻止缠足,并派出军队对各地赛脚会予以制止。
孙宝索说,缠足的陋习虽早已消亡,但它所根植的古代癖性并未彻底铲除。时至今日女鞋仍保留着尖、瘦、弯的特性。就连女人们也知道穿着高跟鞋步履艰难并不好受,但为了美,仍然我行我素。
古代女人为了美而缠足,如同现代女人为了美而割双眼皮、隆胸、束腰、挂耳坠一样。为了美的外表,女人们忍受着对自己的残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形体美的发展史上,女人取得的某些成就是用痛苦作代价换来的。而缠足陋习则是古代妇女对美的认识和追求的一种心理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