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心中有数
〔安徽〕 张小石
在乌鲁木齐休假,结识一位来自吐鲁番的老师。他对教育的一些看法颇有意思,而这些看法又源自下面的真实故事——
16岁那年冬天,他独去远方朋友家喝喜酒。按当地风俗,要彻夜狂欢。但天黑后,忽然接到通知:你家房子塌墙了!
必须立即动身!由于连日大雪,外面的路十分难行。亲戚见他喝多了,不敢让他骑马回去,将一辆马车借给他,并反复叮嘱:夜里赶路,要听这匹马儿的。
借着酒劲,他挥鞭催马上路。寒风呼啸,细碎的雪片、冰针横空扫下来,他不住地打寒噤。四野黑蒙蒙的,十米外就是一片未知世界。
也不知行了多少路程,他的酒意消了些。坐到车头,隐约看见前面有一排白杨树的影子,心中一喜,因为就快上大路了。挥鞭:“得儿——驾——”岂料,马儿忽然拐弯,上了旁边一条岔道。他连忙拽住缰绳,骂了一句,要马儿回头;马儿吭哧、吭哧地哼两声,跺跺蹄子,不动弹;他恼了,甩个响鞭,说:“好好的大路你不走,非得上小道?”又拽缰绳;马儿呵呵呵呵地昂头叫一嗓子,还是不干。这下他真火了,跳下车,用鞭子戳马脸吼道:“给我掉头!”
马儿拗不过他,只好掉头向白扬树方向走。“这就对了。”他说,“是马儿,就要好好听人话。”
上大路不足十分钟,马车忽地一歪,差点翻倒!跳下去察看,原来是路中间的冰雪被汽车压出两道深深的辙沟,而马车的轮距比较窄,合不上汽车辙,所以如果一边轮子滚进辙沟,马车就歪了。没办法,他只好一边在后面推,一边喝令马儿前进。
出来后,他就不敢催马儿跑了。但这样的速度实在合不上心中的火急。走着走着,他又忍不住挥鞭——得儿——驾!
“轰隆”一声,这次车真的翻了,连马也跌坐地上。他又急又气爬起来,发现一只轮坏了。好在自己没受大伤。无奈之下,将车卸了,骑着马儿往家赶……
这位老师说:其实我早就该知道,大路上有汽车辙印,而小岔道没有;我就没想到马车不能合辙,但马儿知道;我以为马儿没有人聪明,但没想到就拉车而言,它比人有经验……我当老师之初,也是一味地要孩子们听我的,但后来我发现,孩子们也是些“小马车”,他们了解自己的本性、天赋;虽然我逼迫他们上“大路”看起来没错,但就长远而言,他们更适合走自己的“小道”;如果我终生为“大路”而奋斗,最终也许会造就一批会翻的“马车”,那样的教育,不是好的途径,它是一种扭曲,而且,伤害的还不仅仅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