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真情谱就和谐曲
——来自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局打造“二保”服务品牌的报告之一
(上接一版)
童年是美丽的。但赵二宝的童年,却过早地饱尝了人世的辛酸与磨难。他生于1957年,在兄妹5人中,他排行老三。儿时,家境窘迫。在他七八岁时父亲因病离世,家里顿时像塌了天,是母亲支撑起这个家,在艰难中把他们含辛茹苦地养育成人。贫困的生活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忠厚老实、吃苦耐劳的品性。初中毕业后,他和同龄人一样面临着要上山下乡,他怕离别时彼此难过,就背着母亲报名去了眉县一个山村插队当了3年农民。父亲英年早逝造成的家庭凄惨,三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劳动锻炼,养成了他忍耐、坚毅的性格,这也为他的人生积累了宝贵的财富。1977年,他有幸以思想好、劳动好优先回城,成了一名光荣的供电人。他被分到了最基层的施工部,干起了线路工。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然而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和许多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一样,赵二宝也怀着远大的抱负和对工作的一腔热情。因此,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深知知识的重要。他向书本求教,掌握了许多业务理论;他苦练爬杆,不断地实践操作;他不耻下问,虚心向师傅们求教业务技术,终于掌握了一套紧修服务的过硬本领。功夫不负有心人,赵二宝很快以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成了师傅们喜爱、同事们夸口、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抢修队伍里的一员虎将。
赵二宝为人朴实,敬业守信,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巧言令色,他只知道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用自己的行动和双手来书写自己无悔的人生。
电,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电力抢修,就更是一份特殊活了,需要的是快捷、安全、高效……“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我的服务日”这是赵二宝的座右铭,也是他认真工作的真实写照。28年来,他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真心诚意地为用户提供各种优质、快捷、周到的服务。为了方便群众,他的手机从不离身,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热情维修——
一位80岁高龄的李麦成大爷,家里停电几天了,自己找来找去找不出毛病,他听人家说找赵二宝修电“没嘛哒”,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他打了电话。接到电话,二宝二话没说,当即跑到他家里,经检查是灯头坏了,想到老人有诸多不便,他就自己去买了新的灯头给老人按上。老人激动地说:“亲生儿女也没有像你们这样一叫就到,共产党、社会主义就是好!”
一天晚上,他路过一所中学,看见校园里黑糊糊的,到处站着学生,职业的敏感使他知道学校电路出了问题,他急匆匆跑进了学校。学生们得知是他,都拍着手说:“二宝叔叔来了,我们就有电了!”他当即打着手电仔细检查且很快排除了故障。校长握着他的手说:“二宝师傅,你的服务真是名不虚传啊!”
2003年四月,市郊一家种鸡厂内部电力设施出了故障,46万只正在孵化的小鸡危在旦夕。赵二宝得知此情,首先抬去发电机为鸡厂供电,然后全班出动,不到两小时就排除五处故障并送上了电,保住了46万只小鸡的生命,避免了鸡厂的重大经济损失。鸡厂送来感谢信,赞扬赵二宝是及时雨,赞扬二保紧修服务队是他们的救命恩人。
有一次,为查清一处断电原因,本来查线并不是他们的工作,赵二宝却说:“这样吧,我们既然知道了就先去看看问题严不严重。”就这么一句话,他们来回冒雨走了40多里山路。由于线不是顺着路走而是从山上直上直下的,他们只能顺着线走,冒着雨爬山,全身都湿透了,穿着的胶鞋沾满泥巴格外的沉重。当查清了原因、排除了故障、送上了电时,他们都累得躺在泥地上一步也走不动了。赵二宝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生命完全溶入到了工作中,对他来说,工作就是他生命的全部。
2004年7月初,兰空部队大楼主体正施工,突然发生停电事故,塔吊吊起的楼板还在空中悬着,工地上顿时乱作一团。赵二宝接到电话后连饭也顾不得吃,就火速赶到工地,解决了施工中的用电急需。一次,他的女儿发烧,他和爱人送孩子去医院,走到半路上,手机传来一市民断电的求助。群众的需求就是命令!赵二宝忍着对孩子和妻子的歉疚,当即从半路上返回去了故障现场。赵二宝心里装的是用户,唯独没有他自己。
2003年10月,二宝到新华巷22#陈平生的小餐馆处理故障时得知,陈平生右手患残疾,爱人患乳腺癌,两个孩子又正上大学,看到小餐馆线路零乱、老化,职业的敏感令他心中十分不安,就主动为其整装、更换了旧线,新装了配电箱,整整干了一天。陈平生指着自己残疾的右手动情地说:“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好多人看不起,没想到你们待我像亲兄弟一样……”赵二宝听后只是憨厚地笑笑,啥话也没说走了。
身为队长的赵二宝,对队里的同志们实行的是“人性化”的亲情式管理,用“情”激活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大家从“动情”中“晓理”。想到每年大年三十总坚守岗位值班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同事,他就几次从家里拿来了锅碗瓢勺在值班室里做起了火锅。他用热情暖热了全队人的心,那热腾腾的火锅为大家驱走了冬日的严寒。但就在一次大年三十吃火锅时,电话又响了:市区10千伏电线被过路吊车挂断。抢修电话就是命令。全班同志立即扔下饭碗全体出动,抢修了一夜,初一凌晨五点终于送上了电,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了家……
28年来,这样的“连轴转”不知有多少!28年来,他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2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一个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28年呢?赵二宝每年要服务群众几千次,常常是风里来,雨里去,没黑没明,饱受艰辛。“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服务日。”、“让群众满意,让政府放心”。这些话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却又是何等的艰难啊……
电是一门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防患于未然,思想准备永远要走在实践的前边。这是赵二宝常常告诫自己的话。“有困难,我上”、“这活危险,我来”,这是赵二宝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1年7月9日是服务队职工一生难忘的日子——他们在桥南支线第一次实施直接带电作业。为了保险,他第一个冲了上去并告诉同时作业的李义:咱这可是第一次,为了万无一失,你离我远点。尽管这种工作平时曾多次模拟实验过,但真正实际操作还是免不了心慌手抖,毕竟是带电作业,这要是有个闪失就会出大事。他慢慢地平静自己的心情,在心里一遍遍默记操作要领。于是赵二宝带头,队员张春生、李亮、李义紧随其后身穿厚重的屏蔽服,登上了带电作业车。在40度的高温下,他们手抓10千伏导线,一点一点剥去绝缘层……两个小时过去了,等到完成作业下来后,人们纷纷围过来帮助他们脱下绝缘服,他们的衬衣就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一样,靴子里也倒出了好多汗水。由于时间长,天气热,下来后他们感到一阵阵恶心想吐。如果按照以往的程序少说要等40天,而此次成功实施带电作业为这条线路的用户解决了燃眉之急,也为供电局首次实现配网带电作业进行了新的尝试。同志们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都称赵二宝是铁队长。
面对新技术、新要求和操作中的风险,赵二宝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超群的操作技能,主动请缨。由于他准备充分、操作规范、措施到位,也每每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作业任务并填补了宝鸡供电局该项目的技术空白。
一个人的能力有高低,贡献有大小,但当他自觉地把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交融在崇高而伟大的事业中时,他的人格和价值便得到了升华。赵二宝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认可、群众的赞誉。“要修电,找二保,二保来了没嘛哒!”成了宝鸡供电优质服务的代名词。由于他的不凡业绩,1988年被任命为线路班长,1996年当了紧修队长,1990年他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他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拳头的一瞬,他的眼眶湿润了。“共产党员的名字叫奉献!”这句话,一直以来回响在他的耳旁,也激励着他一路大步向前。
人常说,“家”是避风港,是倦鸟栖息的地方。可对于他,正如妻子常常责备时说的那样,家成了他的“旅馆、饭店”。他虽然平时回家的时候很少,但无论走到哪里,总对家人怀着无尽的牵挂和愧疚。说到动情处,他哽咽了。他说“自从到了紧修服务队,九年中我没有陪女儿逛过一次公园,没有陪爱人逛过一次商场……”。他说他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欠家庭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拼搏,几十年的开拓,几十年的奉献。赵二宝在不断的超越自我中,以自己对电力事业的赤诚之爱,对本职工作的无悔奉献和累累硕果,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1997年以来,他先后13次荣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用户满意服务明星”、“陕西电力公司十佳优秀党员”等殊荣,今年4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他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在离宝、离陕、赴京时,他都受到党和国家、省、市各级领导的接见和表彰,全国劳模这至高无上的荣誉令他欣喜不已,也使他深感不安,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肩头担子的重量。他说:“我很感谢省公司、宝鸡供电局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培养,也很感谢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是他们共同努力的成就,可荣誉却只给了我一个。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今生今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亲眼而且近距离地见到那么多国家的最高领导。自己只是干了应该干的工作,尽了自己应该尽的义务,组织和领导却给了我如此高的荣誉,我要把这一切做为鞭策自己的动力,把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用实际行动为和谐服务增光添彩!” (柳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