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08日
头版
01

剥开“伪制度”的画皮·刘章建·

《工人日报》10月31日文章载:山东省苍山县交通局锅炉工刘宝敬一直致力于环保节能技术研究,几年来取得了39项技术创新成果,其中25项获得国家专利。为此,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十大标兵”、“山东省突出贡献技师”等,并享受省政府津贴。就这,刘宝敬应得的待遇在单位却迟迟得不到落实,女儿辍学摆小摊、妻病无钱去医院、母瘫不得去尽孝,以至欠下16万元债务,各种未报销票据竟达3公斤之多。

这么一位潜心科研、贡献卓越的奇才,境况如此悲凉,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思。刘宝敬除工资和省、市政府津贴按月领取外,其他待遇均未落实,两次申报高级工程师职称,均因个别评审专家只重学历,不重视能力,最终没有通过;高级技师工资一直没有落实,科研费用、医疗费用无法报销……我以为,造成刘宝敬遭遇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他本人的工人身份,工人身份在部局机关里是没有资格晋升工程师级别的;二是他的学历不高,职称晋升是必须依照本人学历逐级“爬台阶”的,这也是铁的制度!

山东“刘宝敬现象”庄严地剥开了我国“伪制度”的画皮,暴露出的是不重视、不珍惜人才资源的本质,暴露出的是某些领导干部(学术权威、评审机构等)顽固的教条主义的官僚作风。“刘宝敬现象”是因一张“文凭纸”引起的,但它所反映出的是现行制度对人才的铺张浪费和对人格的极大蔑视。制度究竟是“熬年头”的遮羞布还是“选人才”的孵化器?在而今冠冕堂皇的制度面前,“刘宝敬”们所遭遇的恰恰是被遗弃。说到底,制度用“学历”量人,是当前我国推进人才战略中一个值得反思的课题。什么时候,制度也能用“能力”量人了,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