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14日
头版
01

走近“黑匣子”的诞生地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发生空难的时候,为了准确地知道飞机出事的原因,各个方面都在找飞机上的“黑匣子”。“黑匣子”是准确记录飞机飞行参数采集的记录器,现在被广泛地用在飞机上。也许你不知道,中国的“黑匣子”的诞生地就在我们陕西。

近日,记者来到我国“黑匣子”研制生产专业化企业——千山电子仪器厂,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走进厂大门,只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犹如休闲之地。今年4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视察了千山厂,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国唯一的“飞参”坠毁幸存实验室。该厂的副总工程师蒋有达说:“黑匣子实际上是红颜色,主要记录飞机运行中各种参数,监控飞机运行中的各个状态。当飞机失事后,黑匣子把各种数据保存下来,从而对事故有个客观的认识。这是国际惯例,黑匣子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千山厂建于1969年,当时只有200余名职工。建厂以来,他们坚持“航空为本,科技先行”的指导思想,先后研发了80余种军用民用产品,特别是近十余年,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成为国内飞机飞行参数采集记录器(俗称“黑匣子”)的诞生地和研制生产专业化厂家,主导产品飞机“黑匣子”装备在国产各型号新飞机上,年总产值过亿元。

从一个小三线企业发展成为高科技军工企业,千山厂依靠的是科技进步,不断推陈出新,研制新产品,保持时刻走在“飞参”科研领域的最前沿。建厂初期,他们主要生产示波器等普通测试产品,为适应航空测试发展的要求,他们开展了磁记录设备的研制,并研制出小型磁带机,为第一代机载磁记录飞机飞行参数采集记录系统(专业上称“飞参”)奠定了基础。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千山厂敢于和国外先进技术一比高低,着手研制“黑匣子”的防护壳体,为我国第一代“黑匣子”的诞生提供了保障,并按照国际标准研制出了我国的飞机“黑匣子”。从第一代“黑匣子”诞生后,千山厂的科技人员就没有放弃与国外同行的竞争,他们紧跟国际研制的先进方向,先后开展了固态存储器的预研和“飞参”小型化的改进研制。1995年以来,工厂新建和改建了厂房,新购买了数控机加设备,建成电子产品自动装配线,大胆地深入到液晶显示行业,为民品的发展探索出了新路。为检测“黑匣子”的性能,他们投巨资建成国内独一无二的“黑匣子”特种实验室,在这里可以完成飞机坠地和坠海的全部模拟“黑匣子”幸存试验,是国内研制飞机“飞参”条件最为完备的厂家。

千山厂副总工程师蒋有达介绍,在“黑匣子”的更新换代上,他们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水平,在产品的研制中也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一直保持着中国“黑匣子”第一的地位。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