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17日
头版
01

倾心打造

我国重型汽车生产基地

“只要张玉浦在,我们心里就踏实”。这是陕西汽车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对董事长张玉浦的评价。而这个发自内心的评价是他用14年与职工同呼吸、共患难的人格魅力所换来的。

张玉浦是陕西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陕西省政协委员,今年五一评选的全国劳动模范。他从西安交大毕业后,就参加了陕汽的筹建工作,14年前,在企业濒临破产的时候,他于危难之中肩负起厂长的重任,将陕汽带上了改革的发展之路。他以经济承包为突破口,带头扣押风险抵押金,不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在全厂建立起了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仅用两年时间就扭亏为盈。

打造中国的重型汽车制造基地,是张玉浦立足企业改革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早在2002年,张玉浦就以战略家的目光,总揽全局,在整合宝鸡华山车辆厂、联合陕西东隆公司等多家企业组成陕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与上市公司湘火炬资产重组,并联合多家民营企业与各分公司资产重组,建立规范的多元投资母子公司,不但解决了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弊端,而且吸引了数亿元的民营资本,生产能力五年增长了10倍。在陕汽由弱到强的发展中,张玉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总能把握住发展的先机。他们抢先与民营企业合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这样,抢先引进先进装备建成国内最先进的重型车桥生产线、抢先与德国公司全面技术合作也是这样,就是这一系列的抢先,使陕汽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从而自主开发出了我国换代的重型卡车,赢得了企业发展的主动权。在张玉浦的带领下,陕汽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三线企业发展成为现在辖有12个参控股子公司、有四大类上千个品种系列产品的汽车集团公司。陕汽的总产值从1990年的不足1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55亿元,利税平均每年增长2000万元,进入中国五百强企业排行榜。

面对此,张玉浦并不满足,在他的精心策划下,他们正在规划“大陕汽”的新格局,全面加快建设陕汽西安北

郊新基地、蔡家坡零部件基地和宝鸡中卡及专用车基地,一期工程已于近期投入使用,到年底形成3万辆重型汽车的生产能力。预计到2010年,陕汽将形成年生产重型汽车6万辆的能力,建成以800里秦川为链条,以陕汽集团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带,一个专门生产重型汽车的特大型企业将形成。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