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饼
□文/李卫国
“中国男篮给沙特队来了个98比10,这可是亚锦赛呀,比分太悬殊了!”郭大饼粗声粗气地与吃早餐的矿工闲聊。来这儿用餐的大都是些回头客,所以郭大饼常常与熟悉的人骂笑,有时也正而八经地报告些新鲜事。
郭大饼是CJS矿的老人手,二十五六年的工龄了,年龄也有个四十八九,大个子,长脸小眼睛,眼珠子滴溜乱转,放光呢。
郭大饼说他自己是岗位成材,成啥材?人家老郭是有技术等级证书的人:三级烹调师!老郭在CJS矿职工食堂干了十四年班长,先进生产者的本本一摞摞。可干着干着职工食堂办不下去了,因为市场开放后矿工们想去哪吃饭就去哪吃饭,职工食堂个“老三样”硬是跟不上趟,只有停办!为此,郭大饼还窝屈了好一阵子,想不开,这工咋干着干着干变味了?想不通,归你想不通,社会变革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郭大饼也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清醒了:自己只有适应社会,社会绝不会迁就你某一个人。这就是淘汰,这就是适者生存!
时光转眼流到2004年初秋,CJS矿的早点小吃部公开招聘经营者,郭大饼动了心,与退休在家闲着的媳妇合计,咱有这手艺,为什么不发挥特长呢?看着满地的金子“哗哗”地流由别人去拾,为什么咱不能去试试身手呢?
郭大饼向物业管理部门提出了申请,机遇真的给了老郭,老郭两口子又犯了难,有了铺子卖啥嘛?CJS矿的饭馆卖搓搓面的多,油泼的、肉烩的。“不行咱也弄这?”郭大饼的媳妇当过知青,见过世面。郭大饼有不同的意见,他说:“人无我有,人有我鲜,才是经营之道,我们应该先搞搞市场摸底调查,再决策不迟。”媳妇觉得是这么个路数,于是,夫妻俩转悠着,把CJS矿的饭馆、酒店走了个遍,有时还专门品尝品尝。调查来琢磨去,郭大饼还是觉得要在早餐上下功夫,因为矿工早餐时间比较集中,为何不在自己擅长的“大饼”上作文章呢?
郭大饼的朋友们一听他这个主意,都支持他:“你做的大饼好吃,整这个准红火!”
没费多少周折,郭大饼的早餐铺子开张了。
这个郭大饼烤的大饼有尺五大,手掌那么厚,大饼里裹着葱花、芝麻,是蘸着油揉出来的,一层一层黄亮,真可谓嫩而不生,焦而不硬——酥、脆、香!再加上郭大饼用慢火大锅熬煮出来的麦仁豇豆稀饭,又是那么黏糊,佐以小菜、咸菜,嗬!矿工兄弟们开完班前会成群结伙地进来,掂块饼,开饭!既简单又可口。更令矿工们惬意的是,郭大饼的稀饭只花一碗的钱,便可以“尽饱喝,只要你能喝,想喝几碗喝几碗!”有人不理解,郭大饼还给解释呢:“矿工下井缺水分,喝稀饭最顶事,工人吃好、吃饱,我就开心,赚钱多少无所谓。”
常言道:“赔本的买卖行家做。”真是一点不假。郭大饼的早餐部里顾客多,有时大饼没出锅,人们宁愿多等等。微利多中取,是郭大饼的秘诀。
做好这大饼生意也挺不容易的。凌晨两点老郭两口子就爬起来拾掇,摘葱、洗豆子、烧水、和面,清晨五六点矿工们陆陆续续用餐,流水席面子,一直忙活到下午三四点,“那个累呀,浑身像散了架子!”
但是再累,第二天郭大饼和媳妇仍是笑哈哈地,就如同相声演员一样,一个逗一个说,让矿工们边吃饭,边乐个不停,于是大伙儿又给郭大饼加了个称呼:郭大谝!
这郭大饼也真能谝,什么“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南部新奥尔良市,居民伤亡惨重,没有军队救援;什么他二大爷是军级干部。每当郭大饼谝热的时候,他的媳妇都会用嘎崩脆的东北话说:“看,看,看你那脑袋里又养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