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场捡漏三境界
□文/梁基永
捡“漏”乃每一个收藏者的共同愿望,不过若问,什么才算“漏”则见仁见智矣。一副左宗棠的书法对联才卖一百五十块,算不算漏?当然算,一只康熙斗彩龙凤碟卖十七万,算不算漏?这个问题就不好回答了。某杂志评点拍品时说一只康熙斗彩碟拍出十七万买家拣了便宜云云,这其实就像小马过河一般,富有者说便宜,未必所有买者都觉得是漏也。
自拍卖市场风云忽然变起,从拍场中捡漏真是愈来愈渺茫。年前清理故纸,忽捡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约1994年—1997年)在上海参加拍卖会之发票,略举者如下:吴湖帆一字一画扇页6000元,罗振玉篆书联2000元,任伯年等名家扇十二件10000元……现在回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然而在十年前上海拍场确实如此,那时大家都未知未觉,这相对便宜的价钱今天看来简直就是大漏了。事过境迁,今天京沪小拍上无底价拍品拍出数十万已不是什么新闻。群雄逐鹿之所,几乎使捡漏变为不可能,我总结了当今拍场上的“捡漏”,实可分为三种境界。
第一层称曰“福慧双修”,不仅有识宝之慧眼,且运气奇特,对手均视此宝物而不见,唯君独“举”宜乎天漏入门。不过这境界实以运气为主或许长斋礼佛、勤修阴骘才修得来,且今时今日实属万中无一之幸运儿也。
第二层称曰“火中取栗”,既炼就慧眼,则有长远目光,赌定上物远景看好,于是毅然举手。此种捡漏,所捡者,实为相对之漏,即上述十七万买康熙斗彩碟之类。此种漏,虽非显于一时,或会露于不久之将来。而此种捡漏,依赖有相当之财力才可,因此境界之前提乃众人公认此物为真还只是赌其前景而已。
至于捡漏的最高境界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拍场上,鱼龙混杂,众口百词,高手如能独具慧眼,于众人看假之物中寻出宝贝,方是英雄本色。此种境界,必须有慧眼、雄才、胆识三者俱备方可。拍场中时有真伪莫辨一路货,有时就是“高仿”与“天漏”之间仅一线之差,往往拍卖公司也拿捏不准,价模棱两可,一般收藏家往往望而却步,而只有少数“顶级高手”会出招去买。这种境界下要么中招非浅,要么修到“仙丹”,两者必居其一,实属“捡漏”之最上层功夫。
捡漏实际上是所有“入市”者的共同愿望,每个收藏者踏足地摊、古玩店,心中所抱之幻想第一无非捡漏,拍场上也是如此。往往在预展中惊鸿一瞥见到心仪之物,定价奇低,于是心下一惊,侧目审视,唯恐身旁观者发觉,默记于心。俟举牌之前,心跳加速,呼吸增快,落槌声动,狂喜不能言喻。然而拍场不比地摊,“目标头家”在拍场中太多,是以在拍中捡漏越见艰难,正所谓沧海横流,见英雄本色,在拍场中能淘得出仙丹,往往是藏家足以自诩的本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