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1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新闻 青春红丝带在飘扬 职工预防艾滋病知识 图片新闻 “谈艾色变”莫盲目 有过“高危行为”这咋办 预防艾滋病由堵为疏 一位传染科大夫的抗艾行动 图片新闻

当前版:第A2版:专题新闻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新闻
02

一位传染科大夫的抗艾行动

第一次听说孙永涛其人是从一位艾滋病感染者那里知道的。他说:“能够继续生存要感谢孙教授的帮助,自从得知患病后,孙教授是第一位和我握手的人。”

孙永涛,何许人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同时也是陕西省艾滋病治疗专家组组长。在唐都医院感染病诊疗大楼的办公室,记者有幸见到了孙永涛教授。瘦高个子,一身休闲的装扮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在他身后的书柜上贴了一枚红丝带。初冬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了进来,我们的采访也在这样暖洋洋地气氛中开始了。

在和孙教授的交谈中,发现他接触艾滋病的过程似乎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从1997年去美国攻读博士后就开始了艾滋病方面的研究。他说:“我是一名传染科大夫,美国的研究小组刚好定下了研究艾滋病领域的方向,我希望能够去那边进修当然就要顺从这样一个大的方向。”当问及他第一次接触艾滋病患者的情形时,孙教授先是一阵爽朗地笑声,然后说道,其实第一次面对病人时我真的没有害怕,也没有所谓的冒着生死的危险去见病人,因为我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他们和普通的病人没有任何区别。每一次面对艾滋病患者我仅仅是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他们。其实艾滋病患者最需要的是给予他们最起码的尊重,就像正常人那样,而不是特别的对待。这些患者都是无辜的,孙教授说,在他接触的很多患者中都有自卑心理,他们需要社会给予他们和常人一样的平等待遇,而不再是歧视的眼光。

除了治疗这些患者,孙永涛也给予他们其他方面的帮助。陕西爱之家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建立的。这是一个帮助艾滋病和血友病患者的民间组织。当记者提及此事时,孙教授非常谦虚地说:“我只是尽一份绵薄之力。现在艾滋病问题已不仅仅是公共健康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在我们国家对艾滋病患者的社区服务还是一个空白。我们要考虑患者的就业、医疗等问题,这样的工作医院完成不了,而社区服务就可以做得到。爱之家的工作人员就有艾滋病的感染者,我也经常介绍病人到爱之家去。”这时坐在一旁的医院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从山西赶来的艾滋病患者交不起住院费,孙教授主动垫支了1100元钱。孙永涛说,要帮助这些病人,靠个人行为是远远不够的,现在国家出台了“四免一关怀”政策,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帮助。

在谈到目前中国在艾滋病宣传方面的工作时,孙永涛说,中国在对待艾滋病问题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认为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随后在国内发现艾滋病患者而保持沉默,到现在采取了开放务实的态度。媒体也很关注这方面的报道。不过在宣传形式上希望能够更加科普化,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深入人心。

在采访快要结束时,孙永涛递给了记者两张名片,第一张是“陕西爱之家”的名片,上面有联系人和热线电话,第二张才是他本人的。他说:“我是爱之家的义务宣传员。”

本报记者 蒲婧怡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