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重于泰山
航天发动机装配,质量必须百分之百。仅有娴熟的技术,不行;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航天六院7103厂火箭发动机装配班长、高级技工高鸣,与工友总装的航天发动机,百分之百的合格,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在国际上奠定地位,立下了赫赫战功。11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党和国家及中央军委召开隆重的“神六”庆功会。28日,在政协礼堂,高鸣与其他的航天英雄们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0月12日9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指挥员的倒计时:5、4、3、2、1。点火!高耸的长征二F火箭带着“神六”怒吼着,喷着桔黄色的火焰,直刺苍穹,大地也为之颤抖。不一会儿,当指挥员又发出指令:“箭体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时,在场的航天工作人员乃至全国人民都沸腾了。高鸣就在现场,这是他38年人生历程中最为辉煌的一页。他第三次来到这里。霎那间,激动地泪水、动人的场面、领导的关怀、人民的祝福,让他又一次体验到作为一名航天人所能享有的最高礼遇。
严肃认真是工作态度
高鸣,中等个,脸稍黑,鼻梁上架副眼镜,单薄的身板透着干练。一身白大褂,头上还带着小白帽。在总装车间,他正在认真擦洗着一个个零部件,那股严肃认真的样,使空气都凝固了。工作台上整齐摆放着锃亮的各种零部件,他轻拿轻放,只怕有半点磕碰。他说:我们这是最后一道工序,零件有个磕碰,就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
高鸣的脸黑,不假。他工作认起真来,脸就更黑了。工友们给他送一绰号——黑脸。你的工作不到位,或没有做好,或谁的零件放的重了,他黑起脸,直言不讳的予以批评,很严肃,但决不是在训斥。事后,他想到的是如何帮助改进、提高,又会找你耐心讲解,细说不认真带来的危害。航天产品要确保百分之百,是“零缺陷管理”。时间长了,大伙习惯了他的工作方法。因此,也有职工说:班长特爱絮絮叨叨,刀子嘴,豆腐心,人特好!
正因为高鸣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多少次故障被他一一化解排除。一次,班组正在组装某发动机。他认真仔细对照图纸和样机比较检查,对一个阀门的位置产生怀疑。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设计人员。经过核查,改正了错误。高鸣有句格言:只有一丝不苟,才能万无一失。这是对他工作态度认真的真实写照。
周到细致是工作方式
当装配工,其技术的全面毋庸质疑。高鸣自学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工作原理、机械加工、焊接、装配原理、气密试验、强度和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活学活用到实践中,使他的工作更加周到细致。
高鸣的细致就在平时的工作中。每天他是班组最早来的。收拾好工作现场,打扫完卫生,待大伙来时,他正在消化当天干活的图纸。装配工仅靠一个人是不行的,要的是团结合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谁干什么、做什么,方方面面,他都周到细致地考虑到。记者在现场,见高鸣班组的工作场地并不大,但班组7个成员之间配合默契,工作有条不紊;下班了,高鸣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仔细检查每个零部件,并与图纸的号码一一核对,直到他确信无疑,才会离开。
高鸣经常外出,为了确保装配质量的百分之百,他会常常给班组打电话寻问工作进度、交待要做的事情、注意的事项。用工友的话说:时时处处,无一不为你周到细致地想到了。就是班组的人出差,他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周到细致的关怀,使大伙打心眼里感谢他。这种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现已潜移默化的运用到班组的实际工作中。
如今的高鸣带领班组的同志们对各种类型发动机零组件,管路、线路、结构了如指掌,烂熟于心;闭上眼睛随便摸到哪个部位,马上就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他用自己执著的追求、用一颗智慧的头脑和对祖国航天事业高度的负责精神,敲开了神秘的火箭发动机总装之门。
稳妥可靠是工作要求
托举“神舟”飞船的长二F运载火箭是我国为发射宇宙飞船专门研制的新型发动机,其质量要求之高,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之多,关键技术难度之大,完成任务时间之急,都是空前的。这就对航天人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稳妥可靠是必然的。
就拿发动机装配中的密封结构来说吧,由于采用了较先进的胶圈与球头双密封,致使导向管较长,给总装带来很大的困难。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的思路可利用,高鸣和装配班的同志们苦苦思索,多法试验。那一段时间,装配班的人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图纸,画了一张又一张;方案,想了一个又一个。经过十几个日夜的苦思冥想后,高鸣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一套稳妥可靠的方案得到设计和工艺的认可,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高鸣告诉记者:装配工对工作的要求就是讲求个稳妥可靠。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次他到外厂跟班作业,临出发前,他对发动机的某个部位仔细查看,发现一个电缆管偏了一点。为了稳妥可靠,他还是将电缆管进行了调整,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据了解:由他和工友们总装的所有长二F火箭发动机,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神舟飞船的发射提供了无懈可击的动力,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奇迹。
万无一失是工作目标
“一次成功”是航天产品研制、生产必须树立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和空洞的口号。而“万无一失”则是工作为之奋斗的目标。
记得2002年12月30日发射神舟四号飞船前夕,检测表明:长二F火箭Ⅱ级发动机电缆与总体安装接触不太好,高鸣主动请缨,排除故障。发动机舱体狭小,他小心翼翼,穿过密密麻麻的管路,从Ⅰ级爬到Ⅱ级,在20多米的高空中仔细认真的检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排除故障,确保了神舟四号顺利升空。
高鸣说:当晚的气温是零下27度,我只穿了一件棉军大衣,单皮鞋,就在发射塔上。戈壁的风又大,解放军战士从头到脚都是防寒服装。那个冷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人都冻麻木了。为了保证发射的万无一失,我们必须坚守工作岗位。
今年发射“神六”,高鸣再次去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一去就是68天。高鸣说:在哪儿工作,一种强烈地责任感驱使着你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确保发射成功,没有退路。他向记者讲述了当时工作的场景:“神六”的舱内,空间有限,管线纵横交错。参与单位比较多,协调配合很重要。你进去检查你的设备,他进去检查他的设备,如不慎,会碰撞到我们的设备。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要在现场盯着,不停地叮咛对方“小心”、“注意”等事项。有时也要进入里面,予以配合。你的手、脚放在哪儿,身体怎样移位,都有讲究。工作服不透气,舱内又不通风,浑身是汗,特不舒服。在里面干活,有的空间只有40多公分高,坐也不是,爬也不是,有时只好侧卧、或躺着干活。
为确保万无一失,高鸣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装配活,对有的部件安装没具体要求,就说拧螺丝,拧多紧算合格?高鸣平时注意积累经验,凭手感就能保证产品质量百分之百的合格。在“神六”的复查安装中,工作岗位都是主副岗双人制。高鸣是副岗,主岗对一个电爆管上的松紧没把握,心里怯。高鸣自己干的产品,他心中当然有数了。但他还是认真地先查看电爆管的位置,然后将其顺利地装上。高鸣从窄小的舱内退出后,主岗伸出了大拇指。两人会意的笑容相聚在一起,是对万无一失的又一次保证。
高鸣参加工作19年来,一直从事我国大型液体火箭——长征系列和其他系列等20多个型号的发动机的总装工作。经过他与同志们总装的发动机,先后将我国和美国等国家制造的数十颗卫星成功送上太空,发动机发射成功率始终保持100%。
“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十六字方针是周恩来总理对航天人的殷切期望。高鸣,他做到了!
文/图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