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演 演职工 职工看
——访中国职工文体协会副秘书长马恩成
(上接一版)《开会》、《延安情》、《肉夹馍》、《凡人公事》、《剃头》等均出自职工艺术家之手。西安铁路局还因其在小品创作、演出方面的出色业绩,被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职工小品基地”。20多年来,陕西的职工艺术家在“小品”这方弹丸之地演出了一场有声有色的大戏。陕西职工小品的整体水平是全国第一流的,三秦大地已成为中国的“小品之乡”和“喜剧之乡”。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全国职工小品比赛相关情况,以及本届职工小品比赛有哪些创新的优势?
马:如果说,“小品”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创造,那么,“职工小品比赛”则是中国小品艺术和职工文艺相结合的一个创举。10多年来,这一活动已连办了3届(1993年、1997年、1999年),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职工小品演员,一批“职工演、演职工、职工看”的优秀作品深受广大职工和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成为全国职工文艺和小品艺术的一个品牌。
本届全国职工小品比赛八月份开始保送,全国共有200多件作品参加初赛,97件作品进入复赛,最后选定34件入决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演职人员参加。从目前来看,本届比赛的优势在于:
一是针对前3届比赛时间跨度长达12年,没有形成届制的缺憾,此次比赛后,将规范并形成届制,进一步提升“职工小品比赛”这一品牌的含金量。
二是针对全国和地方各种小品比赛形式单一化的倾向,本届比赛力求多样化,鼓励形式创新,特别是鼓励探索“话剧小品”以外的其他各类小品样式,如戏曲小品、歌舞小品、曲艺小品、杂技小品、魔术小品、动画小品、模特小品等。
三是将职工小品与明星效应相结合。一方面发挥职工艺术家的优势,提供生活气息浓郁的小品脚本,并请有关专家对创作和表、导演加以辅导;此外,还将聘请戏剧界的专家和小品明星出任评委。比赛期间,将组织担任评委的笑星前往全国职工小品基地参观、访问;同时,全国职工小品培训中心也将正式挂牌成立,一些专家将被聘请为顾问。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