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毛泽东给儿子开的书单
·华运昌·
中国自古代以来的经书典籍很多,想要人们一本本地读过去,恐怕就是搭上大半条性命都不算完事,古人所谓的皓首穷经,也就是这个道理了,这时要是有一张由读书多的人开出来的书单在手,那可就不一样了。这里就有一份毛泽东为他的儿子们开的一张书单,今日读来,颇有可玩味处。
电视剧《延安颂》说到毛泽东给儿子写信寄书的事。确实,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两次寄书给正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1939年寄去的一批书,途中丢失了。1941年1月寄出第二批书时,他写信说:“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少年集团,泛指和岸英、岸青一起读书的中国学生。这是一批什么书呢?毛泽东随信附了一张书单,并注明了册数。上面写道:“精忠岳传2,官场现形4,子不语正续3,三国志4,高中外国史3,高中本国史2,中国经济地理1,大众哲学1,中国历史教程1,兰花梦奇传1,峨眉剑侠传4,小五义6,续小五义6,聊斋志异4,水浒4,薛刚反唐1,儒林外史2,何典1,清史演义2,洪秀全2,侠义江湖6。”
细看这份书单,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高中外国史》、《高中本国史》、《中国经济地理》和《中国历史教程》,大概都是当时的中国教科书,可用
来补充岸英他们只读苏联教科书的不足。《大众哲学》是书单中唯一的一本政治类书,毛泽东对艾思奇的这本著作曾反复读过,并和作者当面讨论过,认为写得通俗易懂,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这些都在意料之中。
古典文学和历史小说在这份书单中占有很大比重,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毛泽东自己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十分喜爱读这些书。这里的《三国志》恐怕不是陈寿写的记传体史著,而是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1950年中华书局还曾以《三国志》为名出版。《精忠岳传》即清人钱彩编著的《说岳全传》。“洪秀全”即清末黄小配写的《洪秀全演义》,章太炎写有序。《清史演义》,当时流行有三种:陆士锷《清史演义》、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毛泽东寄出的,很可能是蔡东藩的。1936年毛泽东致电在西安的李克农:“请购整套中国历史演义两部(包括各朝史演义)。”就是指蔡东藩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子不语》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才子袁枚写的笔记小说,正编二十四卷,续编十卷,都是怪异的民间故事,包括神狐鬼怪、三教九流,长则数千字,短则几十字,如《四耳猫》一则仅两句:“四川简州,猫皆四耳。有从简州来者,亲为余言。”书名取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何典》是清乾嘉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用英语方言写的讽刺滑稽小说,毛泽东向儿子推荐《子不语》、《何典》这两种带有“野狐禅”味道的书,似乎有点出乎意料之外,岸英他们毕竟还是中学生嘛。但更令人意外的是,毛泽东居然寄出了好几部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和《岳传》、《三国》、《水浒》、《洪秀全》、《薛刚反唐》等历史小说,是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前者多用浪漫笔法,后者多用写实笔法。浪漫的尚武,现实的英雄,构成了这些书的文化主调。而毛泽东的文化性格,正恰是充满浪漫气息和英雄气概的,这是胸襟所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