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1日
综合新闻
02

谁给智残儿童一个家

西安阳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面临生存困境

在西安南郊三爻村最东边偏僻的角落,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层楼房。从外表看,这房与周围密集的其他民房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房前挂着的一块牌子,使其显得与众不同,牌子上写着这样几个字:西安阳光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中心。

这个中心创办于1996年3月,创办人是当时已年过花甲的蔡霞老人,那时中心还在大雁塔附近。创办之初,由于个人资金尚充足,接的孩子也多,中心经营状况还不错。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该中心近邻经营餐饮的陈滔来到了阳光中心,这是他首次接触到智残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同时,他也被蔡大妈热心智残儿童康复事业的精神深深打动。

1998年,由于要建大雁塔广场,阳光中心所租住的房子刚好在拆迁之列,无奈之下,蔡大妈将中心搬到了三爻村一组一座民房里。到2001年,由于年龄越来越大,加之几年来连续不断的资金投入,蔡大妈已感到力不从心,有了解散中心的念头。望着还在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这些智残儿童,陈滔毅然提出,让他接手办下去。

于是,从2001年底,陈滔正式接手经营这家康复中心。为让孩子们早日康复,陈滔先后辞去了单位的工作,又停办了自己经营多年的餐馆。然而随后几年里,用于补贴中心的费用越来越多,陈滔的资金运转越来越艰难。

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阳光中心租住的这家房主要修房,让陈滔另找房子搬走。这么几年经营下来,陈滔已将自己的积蓄全部贴了进去,哪里还有搬家的资金呢?为此,他四处奔波,整整跑了半年,才借到一万块钱,勉强将阳光中心搬到了现在的三爻村七组一座偏僻的民房里。

经过几次搬家,阳光中心的经营状况已经非常惨淡。然而,更大的困难却在2005年下半年再次逼近了陈滔和这群智残儿童。西安要修南三环路,阳光中心租住的房子要拆迁,这一次,他们该往哪里搬呢?

刚一得知这个消息,陈滔便将孩子们的监护人找来,说他再也无力搬家了,只能解散中心,请大家将孩子领回。一听这话,孩子的家长们哭了,陈滔深知一个智残对于家庭的沉重负担,他自己也禁不住潸然泪下。可要搬家,好多设备肯定又得更换添置,新房子还得维修,他哪里还有资金去办这些事呢?眼下,他自己的家庭生活都陷入了困顿之中。

为了能使阳光中心勉强维持下去,陈滔上高二的儿子辍学回了家,陈滔妻子外出打工,补贴家里零用。去年,远在山东老家的父亲去世后,由于拿不出办丧事的钱,陈滔连老家也没回。说起这一切,陈滔眼圈发红,嘴里喃喃地说:“我很辛酸……对不起家里人!”

一边是经营上举步维艰,一边是要接受康复训练的智残儿童,这让陈滔一愁莫展。他说,中心创办10年来,从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这次又面临搬迁,他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他打算找政府有关部门,看能不能帮他一下,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有热心残疾人康复事业的企业或个人能帮助他渡过这道难关。“保住了这个中心,孩子们就有个家。”陈滔反复说着这句话。本报记者 朱碧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