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06日

陕西工人报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凭啥断言“中国能源不算紧张” 高估冒算该打住了 小人物 大事件 珍惜我们的汉语言 时事点评 汪辜绝唱 明月不沉 邰丽华:舞蹈让我如此美丽 “奥数”的误区 解读流行“新词汇”

当前版:第A2版: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02

珍惜我们的汉语言

·侯严峰·

据报道,在上海举行的翻译资格考试中,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答案。考生们英语水平都很高,但部分人的汉语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在上海一所大学举办的汉语比赛中,外国留学生竟然击败了中国学生。尽管国内媒体对上述现象的议论颇为庞杂,但也传达出一个共识:要珍惜我们的汉语言!

中国人汉语功底是否到了“令人心寒”的境地姑且不论,人们对眼下汉语言教育的种种担忧还是有根据的。一位新华网网友说,浏览网文时,错别字、语法不通、文不对题的现象比比皆是。记者参加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一位领导干部在主席台上忙着请人查找词典,为的是搞清楚暴殄天物中“殄”字的发音和含义。一个大学生要给家里寄送成绩单,竟然连信封的填写格式都不懂。至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贻笑大方的文字语言表达,更是屡见不鲜。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学习外语,掌握对外交流的基本工具,今天的中国人已经没有异议;令人焦虑的是,在外语成为许多人晋级、就业的必要门槛时,汉语言的研究和推广究竟还有多少人在关注?一口流利的外语,是否就是一个人有文化的全部体现?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一个人毕生也不过能窥其一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汉语言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国度的人们学习和研究。学习外语,是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和应对全球化的理性选择;让汉语言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