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春晚,能不能办得更俗一些
·艾琳·
老百姓一年到头,盼星星、盼月亮,都盼着大年三十晚上那一场春节晚会,都盼着那场晚会能给大家一份惊喜、一份欢快、一份能够谈上十天半个月的茶余饭后。
自从第一届春节晚会在全国上演,尽管那时候电视机很少,能够看到晚会的人很少,但春晚引起的轰动,可能不亚于日本广岛原子弹,不知有多少人为之激动,不知有多少人为没有看到而懊恼,也不知有多少家庭为此提前购买了电视机。那个叫做张明敏的,也因此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于是,每年到了冬天,老百姓就盼啊盼,盼望着大年三十晚,盼望着春节晚会。
然而,随着电视机的日益普遍,随着各种文娱类节目的日益增多,随着地方台同类节目的增加,随着老百姓要求的越来越高,春晚已经变成最难做的一顿夜餐。
近几年来,虽然央视想着法子提高春晚的质量,从导演到主持人,从形式到内容,从演员到节目,然而,已经被吊上胃口的老百姓,已经越来越不满意春晚了。
不满意春晚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节目离老百姓的距离太远,离生活太远,用一句“正规”话说,就是太过正经了。
导演,必须是中央台的;演员,必须是有名的;节目,必须是积极向上的;主题,必须是政治性极强的;主持人,必须是央视的。
如此多的帽子一戴,春晚就成了一场正规演出,而不是老百姓喜欢的那种了。
我不知道,在第一届春晚没有举办前,知道张明敏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在没有春晚前,有几个人知道赵本山;我不知道,在春晚没有演出前,有几个人知道宋丹丹的儿子有吐鲁番、海南岛的。
一切的一切,皆因为节目,皆因为节目的内容,皆因为老百姓喜欢。
张明敏被大家所熟悉,除了他是首位到内地登春晚的外,是因为“我的中国心”,在那个年代,这首歌虽带有政治性,但更因为是通俗歌曲;赵本山能够吸引人的眼球,除了他表演好外,还在于他的节目一般都比较“俗”,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吐鲁番、海南岛这样的名字能够吸引人的记忆,也在于他们贴近群众。而现在,由于节目审查太严厉,节目只要稍稍不太符合审查人的口味,就会被枪毙,即使再好,也要把它改成带有政治意义的。
要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对节目的要求,除了讲政治外,更要讲艺术、讲效果,要能够让大家在一年紧张之后能够放开地笑一笑,哪怕这个节目俗一些。
我不知道,在审查节目时,能否请一些观众朋友去看一看,不要一味地请什么专家、官员什么的,他们的框框太多、对所谓的艺术要求太高。
老百姓并不需要节目有多少艺术含量,能够记住,能够笑,能够节目看过以后不停地议论就行。
春晚是为老百姓办的,当然要老百姓喜欢,官员、专家是否喜欢,要看他们是否是观众,愿不愿意做观众了。
春晚,还是办得俗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