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民工工资10年没涨
节后西安劳务市场“冷”
春节后的西安市文艺路劳务市场失去了往日的热闹景象。
西安作为一个西部大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西安寻找工作的民工多达二三百万人次。可节后的民工需求信息调查显示,40%的企业表示春节之后需要招用部分新民工,计划招工人数与节前用工量相比将增加19%。其中准备在节后半个月内招用的新民工不足计划招工量的10%。企业新招民工的工资待遇平均为499元/月。
这份调查表明,民工就业的范围依然很窄,工资待遇也相对较低,条件要求却越来越高。
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春节后来西安求职的民工数量大幅减少。昨天记者在西安市文艺路劳务市场看到,虽然仍能看到遍地的求职纸牌,但都是清一色的厨师及餐饮业的勤杂工,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与往年春节后的这个时候相比,今年多少显得有些冷清,求职者少了,用工的也少了,一早上来了几个找家政服务的,却因为没人失望而归,厨师多但却来找的人少,往年根本不是这样的景象。
根据几名求职者的分析,出现民工减少现象的原因如下:一是2005年,我省各级政府出台了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农特税等惠农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52元,比上年增加185元,使得某些地区的农民减少了外出打工的比例。二是多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的生存环境太恶劣。农民工进城多集中在低级制造业和建筑业,这些领域的劳动环境相对比较艰苦,而一些黑心雇主忽视职业保护更使农民工饱受其苦。更有一些地方的小老板具有“黑社会”性质,使部分农民对外出打工产生了恐惧感,不到万不得已,不愿再进城打工。三是农民工市场的区域化特征非常明显。一个村的人,干什么就都干什么,到哪里就都到哪里。这几年去新疆、北京、广东等地方的人多了,来西安的就少了。
按照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如果在自由竞争的市场里,需求迅猛增长,必然导致供给品价格的上涨。但是我们奇怪地看到,农民工的工资却已经有近10年没有上涨了。统计表明,去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9.9%,可是农民工工资没有明显的上涨,就是说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已经不是打工所得了。
本报记者 刘公望